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张殿成:中日如何破解钓鱼岛问题死结?

2013年09月17日08:31|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众所周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已经跌入了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谷。钓鱼岛问题似乎成为了中日关系上无法解开的死结。

   众所周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已经跌入了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其实,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而真正开始的时间是在1971年,当时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美国私自将钓鱼岛交给日本日本管理,从而违背了《开罗宣言》的宗旨,由此也拉开了中日至今四十余年的钓鱼岛争端,钓鱼岛问题似乎成为了中日关系上无法解开的死结。

  对于日本来说,日本明知中国不会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但日本却执意将钓鱼岛“国有化”,从而迈出了“打破现状”的第一步。从表面上看,这是日本国内政治加速右倾、不断推高钓鱼岛争端的层级和力度试探中国底线、加强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管控”,逼迫中国做出激烈反应,进而借“中国威胁”实现修宪扩军等长期战略目标。但实际上,日本对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步步紧逼,是希望能够借助与中国的领土纠纷获得“正常国家”的权利。

  二战后美国对战败国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管制,这让美国获得了在亚太地区绝对的主导权。日本民族性格决定了其从来不甘心寄人篱下,但日本也是一个善于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国家,在美国的制约和束缚下依然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发展其军事力量。多年来,日本发展进攻性武器,多次向海外派兵,其军事战略政策已经由“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型转变,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日本现在已经拥有了再次发动战争的力量,“和平宪法”已经被日本实质性的架空。如今,日本频频在领土争端中不断表现出比以往更为强硬的态度,就是希望改变战后的国际秩序,而事实上战后的国际秩序一直是在最大程度的维护美国利益。

  日本对于美国而言,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遏制和打压中国和平发展的“桥头堡”,在这样的背景下钓鱼岛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是长期性,而美国在对日关系上也呈现出两面性特点,美国既要利用钓鱼岛争端牢牢拴住日本,加强美日同盟;又要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牵制中国的崛起。中国有句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钓鱼岛问题是由美国一手造成的,但美国从未想过中日真正通过对话解决钓鱼岛争端,而是时不时的拉紧中日之间的这个“死结”。钓鱼岛再次发酵使美国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美国才是钓鱼岛之争的最大获利者。

  然而,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摩擦不断,双方态度日趋强硬,互不相让。随着中日海上巡逻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次数密集增多,双方擦枪走火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双方只对峙不走火的默契局面也可能随时会被打破,战争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剧。如何破解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死结”成为了两国既麻烦又棘手的外交课题。

  随着中日两国综合实力的变化,日本既需要强化日美同盟,保持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的战略优势;又要保持与中国的经贸联系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只要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美国在日本驻军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而《美日安保条约》将被彻底的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最为重要的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基石将彻底崩溃。可见,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障碍在于美国对日本的捆绑和束缚。反过来说,日本要想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就需要在历史与领土问题上实现中日和解,尤其是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和解。

  或许中日都应该跳出钓鱼岛争端的困局,重新审视中日关系。日本“铤而走险”难以获得钓鱼岛的“主权”,事实证明,战争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领土争端,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之间早晚必须有一个了断。只要日本政府承认曾经的侵略历史,永远放弃对钓鱼岛及东海海域的主权声索,中国就完全可以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日两国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增进互信,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解开“死结”才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出路。

   (注:本文转载自“张殿成--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编:张婷)

分享到:

钓鱼岛,主权 日美同盟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组图:奶茶妹妹最新纽约约会私照曝光

民国五大美女间谍的悲剧人生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