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高望:别把中日民间情绪推入死胡同

2013年09月18日08:1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无论中日的民众是否真的对对方“恨之入骨”,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日双方早已经成了紧密的共同体。

9月的到来给中日关系增添了许多复杂的记忆。从1931年9月18日起的14年,是中华民族苦难史上永不能磨灭的悲惨岁月。然而,又是在1972年的9月,中日恢复邦交,两国关系重新拨云见日。

但是去年9月,中国民众在多地举行了抗议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游行示威,这成了中日关系在这个敏感月份的最新印象。事后有媒体发布民调显示,中日国民对对方的好感度都降到了复交以来的最低值。

二三十年前,中日关系的民间基础并非如今天这般。其一,当时中国的海上硬实力远未到达地图上中国版图的边界,中日在主权上的争端自然没有现在激烈,比如当年参与保钓的人士绝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台湾。其二,日本当时的经济如日中天,政界人物无需反复利用靖国神社来借题发挥,炒作民族主义情绪。中日历史观虽有差异,但也远未如今天这般显著。其三,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展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日本提供了长期低息贷款;随后又于90年代初,日本在西方七国中率先解除对华制裁,善意的举动必然迎来善意的回应。其四,中日民间交往非常活跃,中国不少城市都有中日友好林。

然而短短十几年间,中日民间对彼此的态度陡转直下,这很值得反思。除了国家层面的因素之外,媒体在恶化民间情绪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日绝大多数国民都没有去过对方国家,对彼此也缺乏了解和认知,可以说关于对方的印象一部分来自历史教育,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媒体传播。

在中国方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缺乏对日本的正面报道,很多消息和分析渲染放大了日本对华的“阴谋战略”。另外,各种版本的抗日雷人剧近年来反复播放,荒唐地解构历史。在日本方面,宣扬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大有人在,有些报纸以此为宝,连篇累牍。另外在2005年和2012年中国民众举行涉日抗议游行的报道中,忽视了理性适度的原则,反复播出一些中国民众过激行为的画面,强化了日本民众对华负面印象。

中日民间情绪似乎到了无解的程度,走进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怪圈。但是无论中日的民众是否真的对对方“恨之入骨”,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日双方早已经成了紧密的共同体。破坏对方的国民感情最终会连累到双边经贸活动。今年1-8月中日双边贸易额大降8.5%就是个明证。这种“双输”结果是中日双方乐于见到的吗?

有人说,中国只要国力强大到日本可以“臣服”的时候,中日关系自然就会好了。这种危险的逻辑过于看重权力的作用,而且把所有事态好转的希望交给时间,本身就是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中日关系的前途和基础仍然基于两国的国民。正是当时中国近20年以民促官的努力,才构筑了中日复交的坚强民间基础。解铃还须系铃人,媒体应当为缓和民间情绪担负更多的责任。

中日双方仍有不少地方值得对方学习,更有不少领域值得双方开展合作。媒体应把这种善意传递给对方。碰到两国民间情绪高涨的情况,媒体更应当学会克制和理性,适当降温,防

止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到官方决策,而把政策选择空间越挤越小。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九一八,中日关系,安倍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杨惠妍相隔5年再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图)

王菲李亚鹏离婚 细数劳燕分飞的明星夫妻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