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环球时报:双轨制终将像粮票那样走进历史

2013年09月17日07:2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一论坛上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把双轨制消除掉。林的讲话经媒体传播引来巨大反响,由于退休金双轨制问题已在社会上饱受诟病,林的讲话再次激活了这个热点话题。

正如林毅夫所说,双轨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维持了经济稳定,促进了发展,但也使社会产生很多不满情绪。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相信,最终消除双轨制势在必行,目前难以预见的只是它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取消双轨制对于建立公平的好处是一目了然的,它对改革能够提供的新动力也不需要怀疑。它的难点在于触动一些群体和企业、机构的利益,如果它不是像中国过去所做的那样通过利益增量来进行改革,而主要是对现有的利益存量重新分配调整,那么它差不多是一种“新的改革”。

舆论经常使用“利益集团”这个词,它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贬义。其实利益群体在很多时候就是某一相关领域的老百姓,比如户籍制度取消双轨制,两条轨上的都是普通人,双轨走向并轨必然让一部分人欢呼,也会让另一部分人感觉被“动了奶酪”。

不取消双轨制,社会的不满将越积越多。取消某个领域的双轨制,则面临当下的社会风险。中国经济和社会政策并轨的过程注定是充满纠结的。

然而我们坚决支持国家向取消双轨制的目标加速前进。保持双轨制和并轨不能用“长痛”、“短痛”做简单对比,但中国现在的确越来越多面临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各领域双轨制对于稳定经济和社会情绪的好处已经逐渐小于它们所带来的问题,有些时候它们虽在小环境里仍发挥作用,但对于大环境却只剩下破坏力。

但也需要指出,取消双轨制决不是喊个口号那般容易,参与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人都知道,当触动一些人具体利益时,推动改革是多么艰难。很多这样的改革不得不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实际又是一种变相“双轨制”。

并轨改革需要尽可能做得平稳,这至少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从而增加改革的受益面,减少受损面。第二,要多做实际推动,少做目标宣传,避免社会的期待过高,改革再快也跟不上。第三,要加强改革决策的权威,不能无限制讨论,不能允许“钉子户”现象在并轨过程中泛滥成灾。

目前舆论中谈论最多的是养老制度改革,对取消企事业职工退休金双轨制的呼声尤其高。一些城市用缓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加快提高企业职工退休金来缩小双轨的差距,为并轨实际上做了大量准备。但最终实现退休金并轨仍是莫大的考验。

经济和社会改革会牵动千家万户的利益,并轨要尽量把就地调整规则变成有大量利益增量的进入,因而它注定还是需要一个过程。问题是我们必须加快这个过程,有高度的紧迫感。再艰难的主动改革也比逼上门来的“不得不改”要有利得多,这是我们面临两难甚至多难选择时应有的理性。

双轨制早晚会像“粮票”一样成为历史词汇,其实粮票就是双轨制最典型的历史现象之一。想想粮票是怎样消失的吧,我们今天回忆它时又是多么的轻松。退休金等双轨制的消失应当像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平稳、有序。粮票从改革开放到它完全弃用一共用了某年,希望从现在开始,到退休金并轨,不多于某年。

原标题:环球时报:改革必将触动利益 双轨制应尽快成为历史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双轨制,利益集团,转企改制,利益群体,并轨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杨惠妍相隔5年再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图)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寒心被北京同胞丢石子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