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凌河:别丢弃鲁迅这把“解剖刀”

2013年09月18日03:5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因为一篇《风筝》的“退出”教材,“鲁迅风波”再掀轩然。其言凿凿,说鲁迅从未“退出”教材,至今还独占鳌头;拍手相庆,论鲁迅“早该退出”,“早该下课”,不能让他“贻害下代”。到了今天呢?风波又已过去,争论也已平息,鲁迅“退出”与否的问题,又将如天上的白云,一飘就过去啦。

一百个人的眼里,就有一百个鲁迅。比如总是说鲁迅是“匕首和投枪”,其实鲁迅更是一把解剖刀。鲁迅从“解剖自己”入手,剖开了中国文化的深层,触及了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一个阿Q,绵延几千年、复制千千万,一种“精神胜利法”,那是翻出来我们族群的内囊和底牌哦。我们拿着鲁迅这面镜子,镜子里照见的是我们自己,几乎人人可以“对号入座”,我们再读鲁迅的文学,竟可以读出一身冷汗,才知道我们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走出未庄”啊。

所以,鲁迅还真不能“退出”,这更因为,从文化这个深层来说,鲁迅并没有过时——鲁迅一生批判的“国民性”,在我们身上,是大有好转呢,还是改造维艰甚至愈演愈烈?这是可以反思的。例如“看客”心理,例如“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例如围观、窥私、猎奇、内斗、轻信、传谣、起哄、暴戾,乃至那一声同样“隽永”的国骂,从网络上下,到市井之间,你不觉得鲁迅先生恍然在世,《阿Q正传》正演绎《故事新编》,一切都那样具有“当下性”吗?所以,鲁迅非但不能“退出”,而且时代仍在强烈地呼唤鲁迅。

鲁迅的作品有点难读甚至有点晦涩,鲁迅的语言富有个性甚至偶或还有点“生造”,小孩子是否读得进,那是一个教学规律问题,应由基础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研究。但鲁迅能不能“退出”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把人性的“解剖刀”、这面现实的“镜子”应当不应当丢弃,却是另一个问题。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杨惠妍相隔5年再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图)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寒心被北京同胞丢石子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