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陈仁泽:补齐藏在城市背面的短板

2013年09月18日03:5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看得见的福利”,更能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国务院为“城市病”开出药方。《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出台,剑指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等问题。

楼高了、路宽了、广场越来越大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颇多短板。今年3月,一场大雨中,长沙女孩坠井身亡,让人扼腕痛心。而这并非孤例,从北京到南宁等地,类似悲剧相继发生。井盖还只是排水系统的起点,往往下场暴雨就能把不少城市瞬间变成水城威尼斯。

这些短板缺陷,固然有投资不足、规划不当、规模偏小、标准偏低等技术层面的原因,但更折射出在回答“城市为谁而建”问题时的理念偏差。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为了让城市的“面子”更好看,更为了“里子”——让人们的生活更好。如果说,“难等的公交车”、“不便的出行”、“干涸的龙头”还只是影响到生活质量,那么,“吃人的井盖”、“坠落的电线”等,则更可能危及公众安全。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不能从细微处着手,解决好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体现着工作作风,更检验着执政水平。

正因此,这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民生优先”成为贯穿始终的理念。《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提出了具体时间表。比如到2015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相信,有了好药方,有了路线图,有助于“城市病”缓解乃至痊愈。

仅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比如,全国每年都要投资7000亿元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但是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马路修好又挖变成“拉链路”的新闻,也时有所见。只有科学规划布局、更新管理理念,才能以高水平“软件”,激发上档次“硬件”的最佳性能。

有专家曾警告,“民生工程”往往是说起来优先,做起来排后,特别是与一些对财政有贡献的“投资项目”相比,一些地方容易“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只关注“面子”,而忽略了“里子”。这也提醒我们,当此经济下行、财政吃紧时,需要的不仅是作为“顶层设计”的《意见》,更要扎扎实实的“末端治理”,包括各级政府机制性的投入、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

实际上,做好城市基础建设,又何尝不是一种效率颇高的投资?有经济学家测算,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1元,可以创造1.9元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看得见的福利”,更能拉动投资和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不会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好的抓手。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杨惠妍相隔5年再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图)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寒心被北京同胞丢石子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