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刘白:直播庭审有助于司法开放

2013年09月18日08:37|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字号:

9月16日,北京法院网的官微“京法网事”对大兴摔童案进行了现场实时播报,当日9时35分,“京法网事”发出以“大兴摔童案”为话题的第一条微博,至12时35分庭审结束,共发出11条实时播报微博和5张现场图片。“法庭辩论”“举证质证”“民事赔偿”等内容,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次日,有媒体以此为契机,梳理了近两年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全国“至少有17个省份出现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并发布案件的庭审情况已成趋势。

早期微博直播庭审的著名案例,是2012年初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争夺iPad商标权属一案。对司法开放的追求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方向,逐步向它靠近也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只不过,追求司法独立不应变形为严格屏蔽社会舆论和大众发言,将案件的审理、宣判过程密封在“专业”的空间里。实际上,拒绝大众参与和被大众情绪绑架一样可怕。

包括微博直播庭审在内的一系列司法开放行为,是“大众参与”的一种表现。说到底,再独立的司法,也存在于广阔的伦理坐标中,不可能摆脱道德视角和常识视角。更何况,在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的当下,重大案件被媒体、公众盯着也不可避免。公开与开放不仅能自动澄清常常出现在舆论中的各种“内幕论”和“阴谋论”,而且能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同样是树立法治权威的途径。

害怕舆论牵制司法的观点,实际上隐含着两个预设。其一是“大众舆论是不可理喻的”,其二是“大众舆论和法制是对立的”。怀着这样的预设,根本无助于司法独立的实现,反而有损法治权威的树立——因为权威说到底还是一种大众共识、社会共识。司法如何在众声喧哗中保持实质和程序正义,公众如何在案件讨论中形成舆论理性,双方如何厘清各自的边界,这些都需要公开的讨论。可能在一些个案中,舆论的声音显得浮躁、非理性,但从长远来看,这仍是中国司法不得不面对的互动。

关于微博直播庭审,有专家给出了一些技术性提醒,如直播决定权应交给了解情况的法官,应向未出庭的证人屏蔽直播以免产生心理定式等。这些实践中的修正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对“独立”和“公正”的把握是在与大众面对面的探索中实现的,而保持司法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张力,亦是可能达成的。(刘 白)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杨惠妍相隔5年再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图)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寒心被北京同胞丢石子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