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8日08:46|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字号:
工会作为群众团体,社会性是其重要属性。现在的工会社会地位在上升,党和政府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交给工会,相关部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在增加。针对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换、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维权维稳任务繁重的新形势,过去5年间,工会工作已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逐渐形成工会工作社会化的理念,逐渐运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为职工服务,走出了一条宽广的社会化道路。
树立开门办会意识,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办会。面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工会工作已打破自我循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合,使走出单位制的“社会人”进一步成为“组织人”,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工会工作的社会效应。
找准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运作的结合点,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会是群众组织,无论何时何地,公益性是贯穿工会工作全程的重要原则,但如果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或工会自己经费投入,既难满足职工群众需求,也难以真正把服务坚持到底。唯有通过一些社会化运作,进一步拓宽工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
注重把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维护职工社会权益更好地统一起来。工会要走出“内循环”、“小循环”,就必须推进社会化,实行借助社会力量办会和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的良性双向互动。从工会职能的角度说,也就是要把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为维权工作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努力探索现代手段和传统品牌活动相结合。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以往的一些工作手段和模式必然要随之转变。工会帮扶困难职工也是如此,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来打造工会工作品牌活动,要通过网络、博客、微博、QQ等来了解职工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积极引进社会上通行的语言,为我所用,少讲“工会方言”,进一步推进工作思路的转变,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方式方法,把工会事业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实现工会工作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对接,与政府民生工作有效对接,形成各方通力合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社会化,必将使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编:邹雅婷)
工会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