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刘行:岂能让法院为违法行政“背书”?

2013年09月22日02:39|来源:新京报|字号:

应改革法院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做法,案件管辖不再以区划来确定。

日前,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及省高院在向该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披露了行政案件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多起因土地征收程序不合法引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领导甚至“一把手”随意出面干预案件,有些还以政府名义发函要求法院考虑其不得不违法的苦衷,甚至对法院受理有关起诉提出严厉批评(据《南方都市报》)。

这是一些地方“民告官”的真实写照,法院面临案件“收不进、审不好、出不去”的困境。“收不进”非法院主观上不想受案,而是需要面对一些地方党政机关设置的“土政策”,甚至还会在受案问题上面临“严厉批评”和责难;“审不好”并非法官能力不够,而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的批示、招呼甚至“一把手”出面干预,有的还以政府发函的形式公然“求情”;“出不去”并非法律设置的两审终审不管用,实在是一些地方法院和政府“官官相护”,导致申诉上访不断。

这种现象并非广东所独有,在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司法权运行存在地方化倾向,由于受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制约,司法的独立个性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维护和保障,以致在一部分地方党政官员眼中,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既然叫地方法院,那就是为地方利益服务的法院,与其他地方行政机关并无区别。

另一方面,对行政审判的监督制约不够科学规范。比如,在很多地方,县法院审不了县政府,甚至连乡政府也审不了,受案和审判要看乡政府的脸色。原因就在于,县法院被作为县直属部门,在各种考核中要接受乡政府以及其他兄弟单位的打分、划圈考评和监督,因此,打分和裁判权的勾兑,“哥俩好”成为法院与行政机关的自然选择。

司法权本质上属于中央事权,被“地方化”的倾向和问题也并非今日才有,有关方面其实也一直在努力解决。最高法院先是探索交叉管辖、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政府随意、普遍干预司法的问题。经过实践,又在今年年初克服阻力,推出了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权试点工作,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现了基层法院行政审判区域与行政区划的有限分离,尽量避免行政对司法的干预。

但广东的这份报告说明,现有行政审判机制的调整和改革,作用范围和程度依然有限。可见,推进行政审判“釜底抽薪”式改革势在必行,以确保宪法法律明确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得到切实落实。改革的方向,在体制机制上,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法院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做法,案件管辖不再以区划来确定,使地方法院脱离地方党政机关序列,司法权真正回归中央事权。同时在保障上,将审判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人财物的管理与地方脱钩,使法院有底气、有能力排除地方干扰,实现司法公正。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法院,违法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男女摩天轮上演内活春宫 "摩震"照被上网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寒心被北京同胞丢石子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