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10月06日00:02|来源:红网|字号:
《旅游法》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应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近日走访山东济南市区几处景区发现,不文明行为依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光靠一部法律难以根治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需要游客、景区和导游三方共同努力。
近年来,政府、媒体、学者都在积极号召“文明出行”,这是因为那些“不文明”行为使景区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往往出现了“大节”过后就是“大病”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国人的境外游,将这种“不文明”行为带到了国外,严重损害了国人的形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所以,《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热持续升温,很多家庭每年至少有一次的出行计划,出门旅游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长“面子”的事情。给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显得自己“见多识广”,生活有“格调”。但是,在您带着身体出行的时候,请不要落下您的“素质”。难道你真的觉得,当你骑着那些文物古迹照相的时候,别人看你的是羡慕的眼神吗?所以,不文明的出行不会给你带来丝毫面子,到头来只是心理上的自我陶醉。
之所以要倡导“文明出行”,就是因为目前有太多的行为“不文明”。随手乱扔果皮纸屑,肆意践踏草坪,随意涂鸦攀爬古迹,在景区内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而且还以这种“打脸”的方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更有甚者将这种习惯带到了国外,将自己的“亲笔签名”留在了世界各地,很多国家景区的警示牌上面专门用汉语提醒中国人要讲文明,我觉得任何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种警示牌的时候都应该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
《旅游法》的制定,无疑对强化人们的文明旅游意识,规范文明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来约束那些“不文明”行为,为倡导“文明出行”提供了坚实的“硬”约束,只有做到了“有法可依”,才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做到真正的文明出行,除了“硬”约束之外,更需要的是国人自身素质这样的“软”提高,只有清醒的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给环境,给子孙后代带来的危害,才能发自内心的去爱护环境。千万不要“长”了自己面子的同时,却“掌”了国人的脸。
文/郭鹏飞
(责编:牛宁)
面子,旅游法,不文明,景区,文明出行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