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中原招商华商创新成渝滚动
2013年10月10日13:11|来源:南方都市报|字号:
近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引发关注:“十一”期间,北京一村干部为儿子连摆三天婚宴,酒席共计约250桌,并邀明星进行演出。据保守估算,这场婚礼花费超过160万元,目前纪委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干部办“豪华婚宴”似乎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的今天依然如故,确实不多见。在参加人民网微访谈的最后,我写了以下一段话:“有权的人,有钱的人,应该自觉地成为社会的表率。我不由得想到了两个很热的词———‘光盘行动’、‘免费午餐’。让我们把有限的精力、财力、物力用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对于公私消费,我的一贯主张是“要消费不要浪费”。中国不是一个富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还是十分低下,但却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未富先奢”比“未富先老”的问题还要严重,因为“未富先奢”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对消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手工业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可能由于他是一位手工业者,一位成功的木匠,使得他对资源、劳动、财富、消费之间的关系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资源是有限的,消费是无限的,不论公私消费,他都主张“要消费不要浪费”。因此,墨子也成为得到很高评价的历史人物。毛泽东说:“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梁启超喻其为“劳动人民的大圣人”,鲁迅喻其为“中国的脊梁”,胡适认为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他的消费思想。
墨子是一个典型的“节用实用主义者”,强调节用就是爱惜民力。墨子把社会提供的总劳动看成一个定量,这个定量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奉给民用”的生活必需品,一类则是“加费不加民利”的贵族奢侈品。墨子认为,贵族使用太多的奢侈品,必然会“暴夺民之用”。《节用》一开篇墨子就说:“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认为,“去无用之务”,是“天下之大利”,可见节俭在增强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墨子在衣食住行、兵器、乐舞、丧葬等方面都主张节俭,并痛陈奢靡之风盛行造成的社会危害。一是衣食住行兵器要节俭。墨子认为,衣服的作用是“冬以御寒,夏以御暑”,而不能像王公贵族们“为锦绣文采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饮食只要能“充虚继气,强股肱,使耳目聪明”就行,而不能像王公贵族那样追求“美食刍豢蒸炙鱼鳖”。住房只要能“御风寒”、“别男女之礼”即可,而不能像王公贵族那样动辄“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舟车是用来行陵陆川谷以通四方之利的,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兵器是为了能抵御寇乱盗贼,而非为了侵略别国。墨子指出,当时社会的风气是偏有人喜欢聚集珠玉、鸟兽、犬马,以修饰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这就浪费钱财于无用之处。
二是统治者应废除钟鸣竽笙之乐。在《非乐》篇里墨子指出:“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墨子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些东西既不符合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则,也不符合百姓的利益,它们“亏夺民衣食之财”,“将必厚措敛乎万民”,国家要养庞大的艺人队伍,不耗费巨资不行,更何况沉迷于音乐享受耽误正事。
三是贵族丧事要俭办。在丧葬方面,墨子制定了“节葬之法”,“棺三寸足以朽骨”。墨子认为,丧葬要以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为目的,不用长时间守丧。墨子认为他的观点“不失死生之利”,即对死者、生者都有好处。
墨子倡导“节用”与“实用”,反对奢靡浪费,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有裨益。墨子的学说,对于我们树立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树立节约就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理念,树立全社会崇俭抑奢的理念,培养勤俭节约的道德情操和良好习惯,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原标题:[个论]叶青专栏:要消费,不要浪费)
(责编:牛宁)
墨子,墨家学派,消费思想,叶青,节用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