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中原招商华商创新成渝滚动

海外网>>评论

杨朝清:手机集中销毁是一种教育暴力

2013年10月10日13:19|来源:南方都市报|字号:

河南渑池高中于9月底召开了全体高一学生大会,对学生诚信考试提出了特别要求,其中一条为“严禁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但仍有部分学生置若罔闻携带手机进入考场,首次月考就收缴了手机34部。为起到警示作用,考试结束后,在学生和家长参与的情况下,学校对违纪携带的手机予以当场销毁。(10月9日《大河报》)

在权利意识深入人心的当下,学校集中销毁学生手机的做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法律上讲,手机是学生的私有物品,学校作为不具备行政执法权的教育机构,根本不具备肆意处置他人财产的权力。从道德上看,这种“杀鸡给猴看”的做法即使打着“诚信教育”的旗号,也难掩教育暴力的本质。

教育暴力从表面上看是体力的较量和话语的博弈,从本质上讲则是权利的失衡和地位的不平等。在主体性缺失的情形下,学生们往往成为“被教育”、“被管教”的客体,成为成人意志的施展对象。“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对学生们美好生活和成功人生的勾勒与描绘,让教育暴力变得冠冕堂皇。忽视学生们的利益诉求,以一种所谓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包办”一切,既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损伤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教育认同。学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初衷无疑是良善的,却采取了将教育权力异化的做法。

严禁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作为一种考试规则,具有不容置喙的正当性。然而,面对不守规矩、“不听话”的学生,教育机构如何进行引导,既体现了教育管理的水平,也见证了教育理念的成色———“以堵代疏”看似事半功倍,实则是因小失大。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高高在上、强力控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即使用刚性的社会控制“管住”了学生,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冰冷和人性的粗鄙。 □杨朝清

(原标题:[来论]手机集中销毁是一种教育暴力)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教育权力,教育机构,教育方式,教育管理,教育理念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熊猫邮局”成都开张:全球唯一邮编610088

学生与老师偷偷发展师生恋 师母装监控搜证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菲特"重创宁波:139个乡镇113万人受灾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