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4日07:12|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虽然改革措施不断出台,但最终未能实现市场机制在资金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措施。 |
在过去20年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资金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市场化未能实现根本性突破,这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金融改革依然是最令人期待的议题之一。
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金融改革罗列出来的清单比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要长。虽然改革措施不断出台,但最终未能实现市场机制在资金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措施。
金融领域的改革要想实现价格闯关,必须进一步明确金融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着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取消遏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政策因素,推进金融体系的一体化。
金融改革的确也到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金融管理部门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但放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来看,却是利益的共同体。如果把金融改革的决策权完全交给金融管理部门的话,极可能受阻于金融利益集团的利益,使改革流于形式表面,从而扭曲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因此,金融改革不仅需要更为广泛的力量参与,如金融服务和资金使用者,更需要顶层设计,同时要强化金融管理部门作为改革执行者的职能。
金融改革是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国内改革和对外金融政策的关系。理论和外部经验表明,改革的一般顺序是先国内改革、后对外开放。然而,现实状况决定了中国更应采取齐头并进甚至相反的顺序。
中国有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主要的国际储蓄者,但由于对外资产的收益偏低,中国是以“倒贴”的方式输出了储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高储蓄国家,货币信贷量如此巨大,但利率和利差却一直居高不下。如果我们不调整对外金融政策,不进行对外开放模式的转型,按照理论上先推国内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导致利率、利差进一步攀升,从而进一步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这恰恰是过去十年里发生的情况。因此,未来的金融改革需要两条腿走路,左腿是加快利率市场化等国内金融改革,右腿则是调整对外金融政策,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牛宁)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