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5日07:04|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行政审批的全公开,反映出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取向的坚定意志,透露出三中全会的改革思路。 |
近日,中央编办表示,将公开中央政府所有审批项目,并且正在研究起草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意见稿。可以说,自十八大以来,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改抓手。
作为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因涉及到部门实际利益,相当于政府的“自我革命”,阻力难度会很大。行政审批的全公开,反映出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取向的坚定意志,透露出三中全会的改革思路。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值得认真思考。正如事实呈现的,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态,国家力量相对于市场力量要大,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强化国家力量的痕迹。
然而,自去年11月以来,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要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换言之,转变政府职能,厘清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确定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市场角色,或为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
世界经济史经验证明,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均衡点很重要。在西方,政府的经济功能有不断扩张的趋势,被贴上社会主义标签的奥巴马政府就是一例。但在西方国家,无论政府的功能如何扩张,始终是属于市场的一部分。而在中国,市场从属于政府的特征比较明显。
可以说,无所不包的审批制背后是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市场扭曲,突出表现为:一是在政府的庇护下,金融、土地等稀缺资源以低于市场的“管制价格”向国有大企业和强势利益集团集中,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二是权力缺少制约,便会滋生权力寻租;三是在增长主义的心态下,地方政府公司化现象严重,很容易被眼前短期利益诱惑,而忽视了长期经济增长。
事实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具体来说,很多事情不用政府去做,市场就会去做;中央政府不去做,地方政府也就会去做。因此,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启动新一轮繁荣增长的关键一招。
当前,中国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经过前几轮的改革,剩下的改革恐怕都是“硬骨头”。历史上有很多案例证明,许多根本性的技术革新和制度转型引发的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的是精英政治权力的式微,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抗拒改革的原因所在。但是,敢于啃行政审批权这个“硬骨头”,凸显中央政府敢破部门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集团的决心,透露出三中全会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张广昭,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牛宁)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