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3日07:16|来源:法治周末|字号: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8年之后,他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如今,游智尧又注册了香港威圣展会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台商来内地参展的服务工作,逐渐脱下了“富二代”的标签。
在郭丹圆看来,这种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在国外不接班的富豪子女反而是多数。对很多成功上市的企业来说,除非子女非常优秀有足够能力担任管理者,否则家族拿着股权,每年分享着利润,而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这样的企业反而能够越做越大,也最能规避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
但由于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家族企业无法真正放心将企业交给经理人团队。如果自己的后代不接班,家族企业该如何传承?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不爱实业爱金融
事实上,被“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这一问题所困扰的企业家已经越来越多。
以温州为例,这一块中国民间金融的“试验田”,同时也成了实体经济传承的“盐碱地”。温州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告诉记者,目前温州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金融危机期间停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恢复正常生产,温州的产业“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而这也对当地企业家的子女们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
“利润薄得像刀片,压力重得如泰山。”这是温州众多生产制造类民营企业的后代不时发出的感慨。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由于温州乃至整个浙江都是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在当地民营企业创业历程中,“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以利小而不为”已经成了浙商的“显著标签”。然而在新一代民营企业接班人眼里,这些传统的烙印已经像是几句口号。他们更多的受到国外留学氛围的熏陶,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是所谓“华尔街精神”的冲击,不愿意再像前辈一样步履维艰。因此,压在他们肩上的,不但有是否接班、能否接班的压力,还有必须要承担起企业生死存亡的重担,这无疑显得相当沉重。
而就在这些民营企业后代迷茫的时候,以小搏大的资本运营方式逐渐成为了他们青睐的对象。对他们来说,“企业做产品是一分一分地赚,做品牌是一毛一毛地赚,而进行资本经营是一元一元地赚。”因此,“富二代”中的相当一部分都不愿意再接手父辈们留下来的远离一线核心城市的制造类企业,而热衷于留在“北上广”搞他们自己的资本运作与金融投资。
浙江慈溪一家化纤企业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他儿子从加拿大学习商科留学归来后,已经在自己的企业上班近3年,但其儿子却始终热衷于资本运作,而从未进过一次厂房,还经常抱怨自己和手下的员工老土,不屑与其打交道。
记者了解到,在福建、浙江等地,取笑父辈们做生意的辛苦甚至已经成为“富二代”圈内的时尚,而这种风气反而令许多子承父业的继承者们也开始有所动摇,开始在实业领域嫁接资本的翅膀,意欲令企业一飞冲天。
这样的情况有多严重?记者了解到,仅福建晋江一县,上市公司就已达到27家,列全国县级单位前茅。在当地,“做上市”而不是“做企业”,已成为不少民企二代的普遍想法。这让晋江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永红十分担忧。林永红认为,如果企业不能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而是都来搞资本运作,其实只是将财富从一个口袋转到了另一个口袋,对全社会来说没有太多建设性。
![]() | ![]() |
(责编:牛宁)
企业传承,富二代,父辈,富一代,试验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