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9日08:47|来源:海外网|字号:
由于此类制度的建立需要时日,中国政府一直允许银行大量发行其他较高收益的储蓄产品来变相地逐步削弱存款上限。这种方法本身也有风险,但它有助于逐步推进利率改革。
即便效果不大,小规模的间接改革却能做到引发较少的反对,带来较少的风险,修正方向也更容易。大爆炸式的改革可能招致那些渴望维持现状的人的强烈反对,从而破坏长期的改革事业。
许多国家在面临危机时实施了重大改革;如果没有此类压力,改革将会更加艰难,因为改革始终包含着混乱和风险。围绕着改革计划的言辞最终对决定这些改革措施的政治命运非常关键。在美国,《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由于被错误地说成将会让医保社会化和破坏就业,结果使得它的益处被抹杀。
在新兴市场,人们往往认为改革将让经济和政治精英阶层受益,这为改革带来了强大的阻力。外国对印度零售行业的投资受到阻扰,就是因为被说成,它让跨国公司受益,却让小零售商难以为生。实际上,外国投资将改善印度的食品派送渠道,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从而让印度穷人受益。
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成功营造了舆论,为各项改革建立了广泛的支持,也为交流具体改革措施的逻辑和好处提供了框架。
鉴于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账户自由化为时尚早。但该目标突显出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改革区域: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并加强监管,以及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中国政府今年已经宣布了减少不平等现象的计划。如果重点是在再分配政策上,那这个政策目标很含糊。实际上,现有的提议正是中国所需的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国企改革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所有这些改革本身都有价值,而相关的阐述强调了改革将是普惠的,而不是针对性地让少数人受益。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但批评人士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而非缺乏诚意。(本文作者埃斯瓦尔 普拉萨德是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区主管。)
![]() |
(责编:邹雅婷)
政治智慧,改革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