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04日08:43|来源:海外网|字号:
三中全会前夕的上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重申3600万套保障房要全力完成的重要指示,迅速在民间发酵,同时,也在各界产生“震动性”影响。
如习近平提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第一财经报就随即写道:“自从数年前,中央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开建3600万套保障房时,各种就争议随之而起,全国是否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地方政府是否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房分配是否公平?”
毫不客气地说,中央政府为惠及普通民众所作出的努力,随波及的实际受益阶层都在呐喊“公平”二字,在基层保障房到底有多少实际让应该受益群体拿到房,且住进去,体会从上到下的所送来的实际“温暖”,则一直是纠结着本应受益群体的心结。这一点可以从网路留言中一些网友表现出的不满情绪中找到答案。确切地说,这部分民众不外乎内心心结中还存着广为人知的“房姐”、“房妹”、“房大爷”和“房二叔”的记忆。
而当时中央政府并没有借以民众举报“房姐”、“房妹”、“房大爷”和“房二叔”及后来在查处这些违规中对民间所存疑虑进行“现场”排压。人们仍然在忧虑正在建设,或已投入使用的保障房会花落谁家,会否被一些潜在的利益集团拿走,或挪为他用。虽说部分既得利益者拿房,会在大面上冠冕堂皇,但胆子不会太大,也不会太过于放肆,只拿走少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所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就会星星点火,以讹传讹,一至于中央再提出同样号召时,让民众在半信半疑中煎熬内心痛苦的心结。
由此可见,借以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利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集体学习的机会提出来,且首先言明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则暗藏多层深意。
习近平表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就此,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华中炜表示,目前中国的供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占比过高,住宅、商业服务等用地占比相对较低。此次提及增加住房用地供应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关注:“新领导层重视住房保障也是个关注重点,如果保障房覆盖面真能达到20%,这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重大结构变化。”
关注习近平讲话的路透社援引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与投资研究所的王家春的话称:“(习李)从上任后一直避而不谈(房地产)到此次正面阐述,这种转变可能标志着‘习李组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基调已经在深思熟虑后形成。”他们注意到习主席讲话有两点耐人寻味:一是未提及房价,更未说将要抑制房价,似乎把房价上涨看作供给不足的自然结果;二是强调政府在增加住房供给方面的责任。这与上届政府强调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乃至控制房价,形成了鲜明对照。
路透社援引其它分析师的话称,习主席首次就房地产问题表态中,着重强调了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意味着“加大供给”在未来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中的重要权重,是对过去“以调控需求始、以抑制供给终”房地产调控思路的调整。就此路透社援引分析师的话称,供应体系中重要落脚点就是“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意味着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是未来土地政策的重要取向:尽管领导层今年对房地产市场表述不多,但转变确实在悄然发生。从国土部数据来看,今年土地供应较之前有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远超近五年同期均值,同比增近30%,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已经提前全部落实。
特别是习近平在上周三讲话中提及,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从习总书记的讲话看,未来我们住房体系非常明确”:一方面,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会取代商品房,二者针对的是不同的住房需求群体。
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同时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分析师称,习主席时隔两年重提保障房建设计划,政治意义重大,这是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第一步,此外房产税未来逐步落实也较快。相比之下,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等弊病则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他们认为,本次重提保障房同时意味放开和激活商品房市场,任期内针对商品房市场的行政化手段:例如限购、限价等会逐步淡出,辅之以房产税等市场化调节手段来平抑房价的过快上涨是必然趋势。
据称,华创分析师的看法略有分歧,他们指出此次讲话提及“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意味着已有的遏制需求政策不会退出及房产税扩大试点的确定性。对于政策前景展望,华创表示当前总体看房地产市场分化态势明显,预计短期地产调控政策以私下约谈个别涨幅过快城市、地方政府自主出台政策为主,全局性调控需求政策不会加码,未来逐步过渡到以住房保障、住房供应、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地区分化加剧,部分热点城市上涨压力渐增的特点,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住宅价格同比升幅已近20%,这也让各界对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期盼愈加迫切。”(文/梁石川)
(责编:牛宁)
总书记 住房供应 住房需求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