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05日08:34|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都在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查摆问题、剖析根源。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多一些明确内容、少一些模糊表达,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明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时间等等。 |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都在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查摆问题、剖析根源。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多一些明确内容、少一些模糊表达,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明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时间等等。
态度不同,结果迥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可以有“药到病除”的效果,又会有“隔靴搔痒”的敷衍。这一切只因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上有所差异所导致:有些地方习惯使用“有些”、“有所”、“有的”来遮盖问题的本来面目;有些领导干部擅长通过“话讲一半留一半”来掩饰自己对于问题的浅薄认识。而如想真正地让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实效,就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把好脉”。
“具体再具体,细致再细致”。俗话说,“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蜻蜓点水”式的进行一番调查,也可以不断深入地挖掘内在原因。“蜻蜓点水”式调查固然可以省时省力,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此马虎态度,怎会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怎会真正地让党和国家的各项好政策惠及民众?
把好“批评脉”贵在“分好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存在着不同的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找准不同点,对问题区别对待。一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所在。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待问题时要适当地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变“显微镜”为“望远镜”,才会有可能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二是要“对症下药”。也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身上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同样是吃窝头,富人喜欢吃可能是因为他觉着窝头健康;而穷人吃,则是因为他的贫穷所致。对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普遍性“四风”问题,则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对症下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一些实地了解,多一些仔细查看,我们的批评才不会“空对空”,我们的自我批评才会更有疗效。(付琦 投稿)
(责编:宋胜男)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