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新京报:叫停“考察性出访”应令行禁止

2013年11月06日02:39|来源:新京报|字号:

无事可办的“考察性出访”实质是浪费公帑,中央文件明令禁止,理所当然。关键还在于,地方或部门文件不得以“因地制宜”等为由,再开口子。

中央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其中有一条规定是,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

“出国考察”,一直是许多官员公款出国的常用说法。“考察”,天生一副办理公事的架势。但是现在,它被中央叫停了,而且是一刀切,很决绝。

这里所谓一刀切叫停,并非不分清红皀白地禁止任何类别的领导干部出国,而是叫停“考察性出访”。所谓“考察性出访”,应当是相对“事务性出访”而言,后者是具体有公事要办,而前者却“无明确目的”,无事可办。

既然无事可办,出国考察就是浪费公帑,国家予以明令禁止,就是理所当然的。

但必须注意的是,此次禁止性规定并非我国第一次叫停“考察性出访”,而是屡禁屡弛,可谓令行而长期禁不止。比如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国访问的补充规定》,其中规定:“领导干部出访的目的要明确,要讲究实效,组团要少而精,主要进行对口会谈或工作会晤。凡地、司级干部能够解决的问题,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不必出访,一般性考察要坚决停止。”而实际上,这一禁令长期未能落实。

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地方或部门的相关文件,比如多省文件规定:厅(局)级人员原则上每年出国(境)不超过1次,访问一个国家(地区)一般限于一周之内,等等。这正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出国考察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到处充满“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话语,官员出国被认为是开拓国际视野,有利于他们归来建设和服务。而在权力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出现干部借口“出国考察”假公济私的情况,就不足为奇。

今年7月,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被爆2011年末曾赴阿根廷、巴西考察,10天考察期内除10小时公务活动外,其余均为包括赌场在内的游览行程。袁振国强调,自己出国一切“根据外事规定办理”。明明是假公济私,但因为有文件撑腰,某些领导干部做来就能心安理得。

要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首先必须坚决彻底清理各种与中央规定冲突的“对策”性文件,实现政令的统一。对于“考察性出访”,既然中央文件已经明令禁止,地方或部门文件就不得以“因地制宜”等为由,再开口子。

但光堵住“出国考察”的漏洞还远远不够,因为某些官员脑筋急转弯的聪明劲儿往往出乎一般人的意料。2008年,浙江温州市纪委副书记徐某曾带着一个“23人赴美培训团”出国,实质却是公款旅游。但他们打的旗号不是“考察”,而是“赴美培训”。

为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考察性出访”、“出国培训”之类出国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避免某些官员故意混淆相关概念,暗度陈仓。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考察,叫停,袁振国,出国考察,考察性出访

热图>

最新热点>

惊!上海动物园饲养员被华南虎咬死(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地铁女乘客被摸胸10分钟 丝毫没有察觉(组图)

丈母娘不愿保持不正当关系 充电器线勒死女婿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