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魏华欣:习近平为啥“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

2013年11月06日08:34|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

摘要:湘西老人不识习近平,问“怎么称呼您”。这条新闻,乍一看有点好笑,可是仔细想想,这位老人确实没受到当地干部的“临时培训”,习近平确实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特困户。

“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我说了,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11月4日,新京报)

湘西老人不识习近平,问“怎么称呼您”。这条新闻,乍一看有点好笑,可是仔细想想,这位老人确实没受到当地干部的“临时培训”,习近平确实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特困户。在施齐文家,习近平看到了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了米仓盖子,还走进猪圈看了看老人养的两头猪。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也难怪老人“不认识”总书记。

重视调查研究、大兴调研之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成为“好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调查研究的精髓——实事求是。没有安排、没有“排练”,这样的调研最能走进群众的生活,最能贴近百姓的心窝。

而有些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时候,习惯于按照当地干部安排的路线走,就像跟着旅游团,走马观花,只有政绩的风景线,却没有民间疾苦的“萧萧竹”,想看的看不到,看到的不真实,这是调研的大忌。

没有“临时收拾”的地方最真实。在颠簸的湘西小道上,习总书记叩开柴扉,与村民促膝交谈,看到了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这样的一个行程,勾勒出一条典型的“调研路线图”,成为领导干部调研的一面镜子。

没有“临时收拾”的调研最有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题、矛盾、怨言等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问题,深入基层,最怕摸不透实情。去哪里,看什么,怎么看,效果会大不一样。“不要临时收拾”的调研要成为常态。

“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应该成为干部调研的座右铭,只要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作风,就一定能践行好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做一份高分的调研。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热图>

最新热点>

惊!上海动物园饲养员被华南虎咬死(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地铁女乘客被摸胸10分钟 丝毫没有察觉(组图)

丈母娘不愿保持不正当关系 充电器线勒死女婿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