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14日07:20|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的开启,改革的进程将不断受到检验。那么谁是检验主体呢?这个检验者应当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改革说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感受应是改革质量的终极标尺。改革如果只能带来远期的繁荣,却要一、两代人付出动荡的人生代价,就不是好的改革。相反,改革如果只带来一时的短期好处,却可能损害甚至毁掉大多数人的未来,也不是好的改革。人民要的是实在并且可持续的改革红利,要的是人生不断向好的保证。
古今中外,国家的崛起与中兴都在相当程度上是改革的结果。但历史上的改革常常只围绕增强国家实力展开,民众的利益处于次要位置。这几十年改革从民生领域开始,又把终极目标落回到民生。纵观过去35年,尽管出现过一时的“失败群体”,但从改革全过程看,受益面几乎是全民,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改革称得上是真正“人民的改革”。
人民满意改革,但这种满意的形成和呈现都是不均匀的。首先,人民的概念很宽泛,社会的利益多元化不断发展,要全体中国人在同一时间对改革、尤其是对某项具体改革都满意,这很不现实。人民满意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在同一时刻有多数人对改革满意,二是对改革的全过程形成绝大多数人的满意。
改革不可追求在推出时社会满意度的最大化,改革者要相信民众建立在长期感受上的理性和判断力。中国政治的连续性使得改革协调好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成为可能,确保改革的长期战略一以贯之。
![]() |
(责编:宋胜男)
让人民满意,人民群众,人民大众,国家的崛起,三中全会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