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18日09:12|来源:海外网|字号: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主席台上。
海外网11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5日载文《在渐进轨道上前行的改革》,摘要如下: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结束,并发表了全会公报。公报说,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书记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按照惯例,《决定》大约在一周后公布,但根据公报所透露的内容,还是可以窥见本届领导层的改革思路。与会前外界议论纷纷的高期待不同,习近平所主张的“全面深化改革”,并没有脱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循序渐进的做法,也比较符合中国当前所处的实际条件。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累积的严峻问题,都意味着对现状的任何重大更改,必将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在各类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不同既得利益团体相互牵制角力的现实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难免还必须是与既有的诸种势力妥协的结果。从习近平上任后的言行判断,其锐意改革的决心不容低估,因此,全会后所付诸实践的改革举措,也不妨可以拿来衡量既定现实的巨大压力。换句话说,前进的速度恰好反映了阻力的大小。
由于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体系里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于如何改革自然非常关心。在公报发布后,殷切希望中国加快步伐,尤其是进一步开放金融体制的外资银行,在其分析报告中均表达了失望之意。它们显然受到了会议前各种关于“空前的、突破性”改革预言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共所面临的现实制约。习近平本人就清楚地表明,改革仍然要遵循渐进原则,早在今年9月,他于中南海与党外人士座谈时指出,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如果从习近平在全会后的权力更为集中来观察,尤能反衬出中共对改革冒进的巨大风险的担忧。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虽然细节至今不详,但外界推测它可能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负责筹建。这个肩负统筹国家内外安全责任的组织,预料还是会由习近平亲自领导。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任期间,曾想设置国安委不果;习近平接班不到一年便成功组建,反映其权力和威望的强大。就算如此,他所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不能不顾及现实的阻力而操之急切。
公报另一个具体的举措,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其任务是“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规格相当高。若这个小组一如外传的也归习近平领导,则其深化改革的潜力更不容忽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共领导班子若非要真正推进改革,就不必大费周章另立机构。
![]() |
(责编:牛宁)
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性作用,联合早报,在渐进轨道上前行的改革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