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19日07:1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从革命、建设、改革到治理
高波(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对于三中全会及其文件,我最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说了什么?二是怎么说的?三是说明什么?
关于“说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换言之,中国问题的解决,经历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后添加了一个新范式:治理。我们知道,范式创新是科学史的进步表现和载体。改革开放经历初期生产力革命、中期市场化革命,即将进入到经济改革牵引、市场深度变革的“第三次革命”,即改革开放的“第三次浪潮”,这就是治理革命。这将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治理革命”。
关于“怎么说的”,亮点纷呈,不一而足。会议成果让人人都觉得自己有份儿。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洗礼,国人的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和治理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成长和成熟,与总想“说出别人没想出来的话”的想法相比,“说出每个人心里想说的话”才是更大的政治智慧。《决定》体现出一种新“话风”,从小微改革到宏大叙事,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探索实行官邸制到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能做到的就说,做不到的先不说。
关于“说明什么”,有两点趋势非常重要。第一,说明中国进入到“公约议政”的开放时代。《决定》在改革议程上寻求最大公约项,在资源匹配和实现方式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政策效果上寻求最大公约度。而公开透明、开放包容的议政环境是这一切的基础。第二,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来不是强国富民的“单项竞技”,而是治国理政的“全能比赛”。尽管每到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或改革岔路口,前方总站满了来自国内外急不可耐的“扳道工”,但告别老路、不走邪路的中共领导人显示出坚定、坚守和坚韧,这是源于理论、道路和制度三个自信并转化为治国理政绩效的治理自信。
“老路”的怀恋和“邪路”的诱惑共存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决定》勾勒出了中国未来的蓝图,也表明了中国主流社会对于自身未来的定位和期许。它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的临界点和转型时代提供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这轮“新改革”是改革的延续、深化和调整。它是面对新挑战,打造新希望的关键之举,是未来10年社会进程的方向。
各领域的“新改革”方法在《决定》中有阐述;“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今天社会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同时,社会舆论对于原有的改革共识出现了不同看法,“老路”的怀恋和“邪路”的诱惑共存。《决定》所涉及的文化发展的战略、社会事业改革、民主法治建设、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家是有共识的。未来10年,在中国体制之内有效地、具体地、分步骤解决这些问题,是《决定》所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目标是在尽量减少社会成本和风险的同时,通过体制的自我创新和完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打造走向未来的“新共识”。而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将为社会的未来发挥提供巨大的“新空间”。这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空间”就是中国发展转型在未来获得成功的基础。
![]() |
(责编:宋胜男)
改革合力,决定,老路,老提法,新空间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