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中科院如何回应“十年后中国或获诺贝尔科学奖”【3】

2013年11月20日09:05|来源:中科院网站|字号: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也再一次强调要把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是站在更高发展起点上的改革,是面向未来的改革,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科技创新与国家和全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在体制上的问题。我国科技创新起点不高、基础薄弱。记得1987年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国内科研投入很少、研究条件也差,小到实验室所需的电阻、电容等器件,都需要自己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一家一家跑。那时我们的科研成果很少。90年代后期,这一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变,但真正重大原创成果还是凤毛麟角。200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9年出现空缺。可喜的是,今年我们的铁基超导研究,有望填补这一空缺。

现在我国科研条件大幅改善,研发投入2012年超过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已升至世界第二,高水平产出明显增多,比如我们在中微子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通信、超导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国际专利大幅增长,中兴、华为的申请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人才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也在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新创业,据统计,近五年留学回国人员已近80万人。这些迹象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开始从量的扩增向质的提升转变。

从一些后发国家的经验看,科技赶超跨越一般都要经过20年左右的持续积累后,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相信,再有10—15年时间,我国科技创新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将走在世界前列,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将活跃在世界科技舞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将发展壮大起来,也会有中国的科技大奖。

实现这样一个发展图景,需要科技界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们的科技体制还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去解决。更重要的,我们要立足未来10—15年的发展图景,认真思考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积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等的主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市场竞争前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研发。产业界特别是企业,要强化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定位明确、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应用开发研究与实际需求结合不紧、转移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第二,要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好前瞻布局。在能源、信息、材料、空天、海洋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要加强前沿布局和先导研究,通过科技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共同攻关,培育我国未来新兴产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在这里,我特别呼吁,要更加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一直有人问我,基础研究有什么用?我想,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明代徐光启所说的“无用之用,众用之基”,都是很好的回答。法拉第也曾表示,问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问一个初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基础研究的“用”,首先体现在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无所不在的作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技术等,都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原始性创新是核心关键技术的源泉。基础研究还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不懈创新探索的精神,也培育了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国外的大型学术会议,很多的与会者来自企业,他们从学术报告抓住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早期介入,取得核心知识产权、抢占战略制高点。而在我国的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很少看到来自企业的人员与会。

第三,要创造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环境。上世纪80年代,美国涌现出一批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成功创业者,分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当时美国社会良好的创新条件和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体系、广泛的社会扶持政策和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尊重和保护创新者的贡献与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柳传志、马云。

中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不仅要依靠现在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也要依靠下一代、下两代科学家、企业家。未来,是他们以中国科学家、企业家的身份站在世界创新的舞台上。失去这一两代人,中国将会失去未来。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为培养下一代科学家、企业家做好充分准备,让一切优秀的、有潜质的、有抱负的青年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更广阔的舞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各位嘉宾,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通过创新实现梦想的时代。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秉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谱写中国科技创新的新篇章,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科学家 生物质能源 Shor

热图>

最新热点>

惊!上海动物园饲养员被华南虎咬死(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地铁女乘客被摸胸10分钟 丝毫没有察觉(组图)

丈母娘不愿保持不正当关系 充电器线勒死女婿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