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22日10:33|来源:海外网|字号:
解析:利剑无人攻击机设计有一硬伤 或无法隐身
据大公网报道,由中航工业设计制造的“利剑”隐身无人机在2012年12月13日总装下线,今年5月开始,媒体曝光了”利剑”无人机开始地面滑行测试的消息,本次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无人机隐身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空对地打击手段将趋于多样化。
从外形上看,“利剑”无人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飞翼,翼身融合且无明显过渡,与达索公司的“神经元”、美军的X-47B较为相似,后者采用了全飞翼、背部进气布局,该气动有利于飞行器提升隐形性能,目前全球主流隐身无人机项目几乎都使用了类似的布局达到隐形目的,这反映出自F-117曝光以后,全外形雷达隐身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成熟并应用于无人机平台上。
沈飞等机构在10年前就启动了与无人机隐身有关的项目,重点研究无人机散射源及其特征,其中包含低可探测性组合体、吸波材料等。从隐身技术的角度看,“利剑”无人机的主要散射源集中在翼身结构和尾喷口上,背部进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与进气道有关的绕射和散射,取消了垂尾与机身的角散射、镜面散射,而尾喷口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完全暴露在外,与之相比的X-47B和“神经元”等都对尾喷口进行了处理,降低红外辐射。
![]() | ![]() |
(责编:牛宁)
反舰导弹 无人作战飞机 目标指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