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李炜光:每个公民都该过问关乎生活的税收

2013年12月03日14:22|来源:南方都市报|字号: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史述论稿》、《论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中国财政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写给中国的纳税人》、《李炜光说财税》、《税收的逻辑》等。

研究税收一般都是从政府的角度,关注政府的制度、政策应该如何调整和改革,而从民间、个体和家庭角度来研究税收一直都很少。我认为,税收是征纳双方的关系,即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过去一般研究征的一方,其实也应考虑纳的一方,即纳税人的权利以及各种制度、政策和法律对其的保障。

经济因素影响中国家庭的现代化转型

我对税收更熟悉一些,但是税收与家庭的关系这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今天的讲座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挑战,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近几年中国家庭研究提出了一个说法,家是一个个经济合作单位,有共同预算,承担着共同的赋税负担,拥有共同的财产。这种说法有中国的特色,继承了中国传统对家庭的认识,同时又考虑了近些年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家庭的影响。至于家庭学界的认可度和研究前景,我不十分清楚,但至少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定义。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家庭确实发生着变化。有几个一般性的看法,一是家庭规模趋向于小型化,造成家庭结构核心化。所谓核心化,就是父母加上一个孩子。二是家庭的功能,从经济单位转向情感满足。在传统社会,妇女没有工作和地位,就是相夫教子的角色,必须依附于丈夫。现在的夫妻双方都要去工作养活一个孩子,有一个不工作都不可想象,负担很重。现在说让妇女回到灶台是轻视妇女,其实想回也回不去,现代社会似乎更注重情感的结合。三是家庭内部关系,性别之间趋向平等。

就现在报刊反映出来的信息,维系中国家庭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感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上海电视台《老娘舅节目》调查,80%以上的感情纠纷与经济紧密相关,剩下20%还不见得都是感情因素。即将组成小家庭,或者已经组成小家庭的年轻人,将来怎么生活?经济条件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条件,决定了能不能买得起房子,能不能安自己的小家。不少80后跟我说生活的艰难,他们面临婚姻和生孩子的重担,交纳的“五险一金”不知道谁在花,尽管不断在交保险,但是他们对未来没有任何把握。80后考虑问题比较注重经济因素,考虑自己未来生活的处境,这是情有可原的,所谓“闪离”也不能完全用感情因素来解释,去年发生的“加名税”和因房产税而出现的离婚或假离婚风潮,都说明经济因素对现代小家庭的冲击。设身处地为现在的孩子想一想,不考虑经济因素,只考虑感情因素,怎么过日子?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这个细胞都不稳定,社会稳定从何而来?

个体家庭的因素应纳入税制改革考量

家庭经济和税收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是我们的研究却远远不够。我们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考虑税收问题可能就更加实际。现在说要开征房产税,也要开征遗产税、赠予税,两税并行。房产税已经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营改增之后,决策者在考虑重建地方税制体系的问题,尽快推出相对靠得住的税收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我想特别强调,形势变了、经济条件改变了,新税必然要推出,但在推出的过程中,不要增加老百姓的税收负担,这也符合公报的精神,即“稳定税负”。新税种要开征,有个前提:老税种必须减下来,原来缴纳的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税收,比如个人所得税,还有间接税,比如增值税、营业税等,都有减税的空间。中国增值税率17%,减到13%行不行?这一届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推出新税的同时,怎么来减老税。未来推出来的税种都是直接税,比如说房产税和遗产税,意味着大家的税收负担是实实在在增加、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间接税是直接对工商企业征的,但可以转嫁到价格里。所以买东西为什么贵,物价高,就是税负高。

财政税收改革的特点是专业化比较强,且离政治太近了。政府征税的过程,其实也是跟纳税人博弈的过程,不能有一方太软弱无力,该说话时不能沉默。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就是80后、90后,即所谓以自我为中心的私有财产意识和个人追求自由的意识觉醒。他们建立的小家庭,已经带有西方私领域的意识,任何人不能侵入我的家庭,政府也不能侵入我家庭的利益,会因为财产、经济问题、个人利益,去跟政策制定者斤斤计较、寸土必争,然后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才会相应调整,只有这种调整个改革才会真正有利于民间。

先有个人和家庭,才有社会,这个先后关系在中国一直都是本末倒置,强制的社会压制着家庭。在中国,申张个人权利,不惜血本跟公权力叫扳,都是好现象,不能靠维稳换来国家的稳定和谐。而应该像一位台湾学者所说,一个社会,凡是个人能够做的,社会就不要做了,凡是社会能做的,地方政府就不要做了,凡是地方政府能做的,中央政府就不要做了。从个体到家庭、到社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道理和逻辑。

个体家庭的需要是社会如何进行改造、制度如何制定的依据,这颠覆了以往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包括我们后面要探讨国家应该怎么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每一种税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政府收入的因素、地方经济的波动,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就是税收对家庭的影响。这几乎是被税收研究完全忽略的领域。

现代社会讲“个体家庭”,跟过去理解的家庭又不一样了。比如现在离婚很常见,美国离婚率达40%-50%,可是社会仍然保持着稳定,没有说离婚率高了社会就会解体。而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税制制定,是以个体和照顾家庭的因素为依据的,美国的政策就是如此。比如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如果夫妻共同申办,比个人申报的税负要轻,这就成为税收对婚姻的一种保护。如果离婚了,税制也具有保护个人法定权利的作用,不至于税负过重,社会保障也是针对个人设置的。如今男女双方权利关系趋于平衡,家庭的多元化和流动性增强,成为个体家庭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主要手段。中国家庭流动性很强,造成征税的困难,但是因此就说不能实行家庭征税,没有那么严重。美国一百年前就开始建立起以家庭征税的方式,现在我们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和这么严格的户籍制度,为什么就不能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了?

影响现代家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上海80-90年代的经验表明主要是住房。而现在是什么呢?我认为影响一个家庭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税收,住房买不买得起跟收入有关系,而收入的多少跟税制有一定关系,最根本的问题是政府对个体家庭征税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天津财经大学,税收改革,税收负担,税收问题,个体家庭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