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联合早报:中国开启强势外交时代

2013年12月16日08:49|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16日电 《联合早报》刊登题为《中国开启强势外交时代》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在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总路线指导下进行的,中国外交风格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保持了低调、平和和克制的特点。

然而,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随着中国国力在世界体系中的快速上升和超级大国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中国的外交风格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在周边敏感领土争端和一些具体国际事务上采取日趋强硬的对外态度。2013年随着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人全面接班,中国逐步完成这种风格转换过程,正式开启强势外交时代。

强势外交围绕“中国梦”愿景展开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上任之初所提的“中国梦”目标,其实是中国国家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具体化表达,是中国在整体国力上升、其他传统强国地位相对下降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新战略目标,这种目标与邓时代所强调的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国际环境有很大不同,过去的对外战略定位更多是被动的、以国内议题优先的,而“中国梦”具有强烈的对内和对外抱负。与之前主要强调国内治理的“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等目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梦”既强调国内建设和人民富足,也强调中国摆脱百年屈辱史、在国际体系中的重新崛起和获得大国应该享有的国际尊重和地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曾经脉络清晰地经历了两个阶段:毛时代和邓时代。在毛泽东时代,中国身处冷战之中,周边安全环境严峻,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而变得非常强硬和高调,甚至缺乏弹性,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后正式成为政治上的大国,但经济上仍是非常贫穷的国家;邓小平接掌权力后,中国全面修改内政、外交政策,将国家战略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外交上“韬光养晦”,淡化与他国的分歧与领土冲突,在国际事务上即便与美国等西方大国有不同见解,也一般选择以“弃权”表态。可以说,从毛到邓时代,中国外交实现了一次由强硬到温和、由高调到低调的风格转换。

而过去一年,围绕着“中国梦”的正式提出,中国外交实践再次迈过了一道关键的分水岭,开始向更为强势和高调的方向转变。2013年,在日趋升温的南中国海和东海领土(海)纠纷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策略,改变了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搁置争议”和淡化纠纷的态度。针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举措,中方不仅向联合国提出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延伸应划界至冲绳海槽,更在数月后首次划设涵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无论在南中国海还是东海,中国军方和行政执法部门都增加了在这些区域的活动和存在,尤其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南下南海格外引人注目。

更具有全局意义的是,中方在11月举行的中共三中全会上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有望成为领导人协调外交、军事、安全等领域政策与执行并落实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最高机构。在一个低调外交、一切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年代里,领导人并没有迫切需要来设立这样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外交风格转换,中国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和外交问题,这种机构就显得必要,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在贯彻最高领导人强硬风格和个人意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实力和领袖个性决定外交风格

应当讲,邓小平当年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是与中国当年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现代化水平有很大关系的。在199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甚至比不了西班牙和巴西,与美、日的差距悬殊。即便到了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有所上升,但仍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和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此后的十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主要大国的实力对比出现了近代以来历时最短、最猛烈的变动,到今年底,中国经济总量将反超日本三分之一以上。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中国东海 外交策略 外交实践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