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宋鲁郑:与牛津学者激辩中国模式

2013年12月19日11:14|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19日消息 据观察网文章称,2013年12月9日,复旦大学举行“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模式与中国未来”研讨会。活动吸引了全球一流的学者:罗伯特·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作者)、拉那·米特(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亨利·万赫文(牛津大学中非关系项目负责人)、潘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教授)、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王文(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仁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春秋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先生、金仲伟先生、寒竹先生以及复旦大学包括林尚立副院长在内的多位复旦知名学者。

  在晚上举行的不对媒体开放的闭门会议上,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张维为老师非常坦率、诚恳地提出:如果说过去中国落后的时候对西方抱有迷思还是可以理解,但在中国表现优异、西方加速衰落的今天,再有这样的迷思显然是不应该的。我们这些在国外生活多年的人,对西方体制有着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至少在经验层面上,西方无法再继续忽悠我们。如果辩论,绝对能够驳倒他们。

  巧合的很,会议后的第二天早餐时分,因缘际会,与牛津大学中非关系项目负责人亨利·万赫文发生了堪称激烈的辩论,算是印证了张维为老师的一席话。

  我上来就说出从平视的角度分析全球不同文明制度的观点:西方是定期的换人换党、中国是定期的换人但不换党、阿拉伯社会既不换人也不换党。结果是西方陷入百年一遇危机、阿拉伯社会是革命动荡,只有中国保持总体稳定和高速发展。原因在于一个制度既要有灵活性也要有延续性,西方有灵活性但缺乏延续性,阿拉伯社会有连续性但缺乏灵活性,只有中国两者兼备。

  这个观点显然是出于亨利·万赫文先生意料之外,毕竟西方冷战后理论已经僵化,只有民主一元化,几乎再无创新。但他还是迅速地进行反击:“中国的社会稳定吗?每年发生多少起群体性事件?”

  我立即回应:“稳定性和延续性指的是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持续三十多年,这在西方是无法想象的。另外,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并不针对体制,也不针对最高领导层,而是基层官员。你知道乌坎事件吧?抗议民众高举的横幅是‘拥护共产党、中央解救我们’。”(注:西方媒体当时高度关注此事件,重点强调对政府的对抗性,但都刻意回避了民众拥护共产党的诉求。)

  亨利·万赫文先生点头同意,并继续发问:“但是今天的中国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像环境污染,现在正在发生的严重雾霾以及腐败、贫富差距,都会危及中国的稳定。”

  “不错,但从人类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都会出现上述问题,这都是常态、常规的,并无什么特殊难解之处。只要工业化阶段结束,上述问题都自然会得到解决。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致命的挑战。”

  这个回应显然再次说服了亨利·万赫文先生。接着我对西方的困境火力全开:“但在西方,美国以借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却找不到解决之道。美国不可能永远这样持续下去。至于欧洲福利型模式也同样不持续。其实解决之道非常简单:或者增税,或者减少福利。但是增税,资本不答应,减少福利,拥有选票的大众不会接受。西方面临的至少从目前来看是无解的。”(注:法国的经济总量不过2万亿欧元,但富人——含官员、企业家——避税外逃的资金总额高达26万亿欧元!相对而言,中国类似阶层外逃资金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亨利·万赫文先生显然知道这都是事实,任何在西方生活的人都一清二楚,但他也显然不接受找不到解决之道的论断。只是他现在也无法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辩论至此,他也就只能无言以对了。

  回到张维为老师的肺腑之言,我的疑问是经验层面的了解和理解并不难,何以许多人却视而不见?进而弯腰匍匐于西方的理论之下?

  12月9号晚上的闭门会议,我以提问的方式做了发言,同样涉及东西方关系和中国制度。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模式研究 中非关系 牛津大学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