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20日01:5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字号:
日前,北京出台《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具体方案包括“高峰时段涨价”、“普遍涨价”、“按里程收费”、“有涨有降”等,各种调研正在进行当中。不管如何,北京地铁将要结束“2元通票时代”。
当然,任何尝试涨价的努力都会遭遇巨大的争议。长期以来,北京刷卡坐公交车只要4毛钱,乘地铁一站到底只需2块钱,北京这么低廉的公交出行成本,可谓“全国最低”,羡煞了其他国内外城市的居民。不过,这样的低价背后并不能忽略每年给公交的巨额财政补贴。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副局长马伯夷表示,经测算,每张2元通票背后,都有近2元的补贴。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以此测算,公共交通补贴一项,占到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要高。”马伯夷说。
对于公众而言,出行成本当然越低越好,但是持续拥堵的地铁车厢也让出行体验相当糟糕,有人把它描绘成“活人能挤成相片儿,胖子挤成瘦子,瘦子挤成竹竿”。这个超低票价强化了北京的“吸附效应”,更多居住近远郊的中低收入者涌入市中心,这样客观上也加剧了交通拥堵和环境的压力。当然,这些城市病的一大主因可能在于历史上形成的城市格局,这使得任何改善交通的努力都显得举步维艰。
现在地铁超低票价政策造成了两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地铁交通的亏损局面难以扭转,当前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每年的亏损多达十几亿元,财政补贴的压力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它并没有明显改善地面拥堵,本来低票价是为了吸引那些自驾车出行的人群,结果由于车厢体验不佳,大量有车一族还是选择了自驾上下班。
如今,北京尝试票价改革,放弃超低票价的策略。我们认为,这既体现了公共服务从理想化到理性化的转变,让公共财政发挥更加有效率的作用,也体现了政府决策要尊重经济规律,公交服务也要听从市场的声音。但要实现这样的初衷,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
(责编:宋胜男)
涨价,地铁交通,地铁建设,市场逻辑,地铁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