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1日00:05|来源:红网|字号:
堂堂建委副主任,为何贪婪到连老婆的1元公交票都要拿到单位报销?贪官被判入狱了,竟然搜罗了大包牙刷牙膏带进去,还想在里面继续当“领导”。百万赃款铺满了床底,平时却骑车上下班,他的内心真的HOLD住吗?腐败分子到底是怎么一点一点的蜕变变质的?除了制度、监督等外部因素外,心理贪欲也是重要的催化剂。12月27日,南京在全国首家推出《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手册》,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开启心理预防职务犯罪大门。(12月30日《扬子晚报》)
既然人心难测,腐败这事儿,的确也是防不胜防。表面上两袖清风,反腐头头是道,背地里却干着权钱交易勾当的,其实不在少数。要想防腐于未然,仅仅是会“相面”,自然远远不够。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遏制腐败,假如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显然难言成功,对于腐败的设防,也不妨多多益善,不厌其烦。不难设想,假如防腐能够透过表象,直窥内心,倒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更有望将腐败防线大大前置。
应该承认,对于贪腐行为的心理探究,当然不无必要。既然相关的研究已经表明,腐败总是呈现出规律的历程和路径,“掌握权力——受到诱惑——欲望增强——选择手段——动机斗争——侥幸心理——选择权钱交易——钱财来得容易——欲求变得强烈——以权谋私手段强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归根结底其实都来自个人心理防线的步步溃败。既然如此,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从而建立起反腐的心理防线,不仅有望“防腐于未然”,更是防腐策略的升级换代、鸟枪换炮。
现实中,心理测试其实已经普遍被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当中,一些跨国企业招聘人才,往往也要通过心理测评环节,以获得候选人是否与相应岗位匹配的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专业知识测试所无从获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防腐引入心理测试,也未尝不是一种与时俱进。
不过,防腐从心理抓起,固然不失为另辟蹊径的创新,对于腐败心理轨迹的量化测试,也将赋予防腐科学化,从而更加的有的放矢。但是假如认为心理测试真的能推进反腐的防线,从而让腐败无处藏身,甚至成为贪腐“预言家”,的确也有些过于乐观。事实上,精心设计的心理测试题,虽然可以暴露出深层的心理活动与个人性格偏好,但仅仅是依赖心理测试,终究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更难以凭此作为预防贪腐的依据。而从公职人员职业风险测试题来看,当“你认同人无外财不富吗?”,“你对婚外情或者婚外性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心理测试,是否真的能让心有所想者暴露腐败心迹,与其说是高估了心理防腐的功效,毋宁说是低估了被测者的智商。
不仅如此,既然承认腐败心理的形成有其渐进轨迹,那么,防腐心理测试其实同样很难真正做到“防腐于未然”,不在其位,手中无权的时候,恐怕多半也测不出权钱诱惑下的心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心理防腐,恐怕顶多是仅供参考,而很难过分倚重。
基于此,防腐当然不妨探究各种技术路径与可能,建立心理防线,也未尝不可以尝试。但对于防腐而言,至为关键的仍然是监督机制的落实,说白了,防腐的关键技术,其实永远是“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无论心理测试如何的高明,都难以比“笼子”来得更管用。
文/武洁
(责编:牛宁)
心理轨迹,心理测试题,心理测评,测者,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