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遏制教育腐败: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

2014年01月02日10:39|来源:新华网|字号:

继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落马后,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日前也被批捕。尽管之前也有不少学校因腐败问题,一些负责人相继落马,但是比起这次密度如此大,“出事”的学校如此有名,还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人们吃惊之余,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教育腐败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的背后是民族”……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对社会、个人而言,无不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些家庭更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不计成本。因此,当我们耳闻目睹这一桩桩发生在教育领域腐败案时,尽管只是少数,也着实让人寒心,乃至失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校,尤其是高校这一在常人眼里的“净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原因。要么是行业制度不健全,要么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纵观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的腐败案,几乎全部出自基建工程、招生就业、后勤采购管理、科研经费、教材教辅等方面。尽管案情各异,但手法却何其相似——拥有巨大权力的校领导或者某方面的负责人,因缺少监督,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信仰缺失而堕落。

具体而言,制度层面的第一个诱因是,相对于一些学校快速的扩招和扩建,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与其相匹配的周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的学校连续多年“大跃进式”的扩招,以及竞相跑马圈地的扩建,使得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概念,而是一个动辄师生上万、建设及采购项目众多、资金流物流频繁的巨大经济体,说白了就是个小社会。面对这个小社会,管理制度显然没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

其次,高校“自主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让“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方面,那些负责基建和采购的校领导、处长们,作为某个项目的“一把手”,拥有计划审批权、合同签订权、付款批准权、项目分包审批权等,权力过大,就容易搞“一言堂”,就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让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外部的审计部门一般不好插手,学校内部的审计部门“抬头不见低头见”,多数也是做做样子。尽管现在一些学校通过教代会以及校务公开等加强校内的民主监督,但这些所谓的监督很难触及到基建、采购、招生就业和科研等领域。

再次,主管部门的“鞭长莫及”和信息的不公开透明,也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有人会问,主管部门去哪了?现行体制下,无论对部属高校,还是省属高校,主管部门往往只管其经费的划拨,报表的审核等,至于高校怎么“花钱”,基本上自己说了算。为了遏制和防止乱花钱,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公布包括财务、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决算方案,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在内的信息。但是办法实施3年多来,效果并不是很好。对那些“关键”的信息,谁也不愿意主动公开。

除了上述这些重要原因,“小病因”也不可小视。现在很多学校,一方面除了财政拨款之外,自收自支的项目名堂繁多;另一方面,学校的很多项目都是临时抽调的人员作为管理人员,与那些专业机构相比,他们的操作更加随意,防范风险的能力更弱。这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

既然制度不健全,既然不能令行禁止,如何才能彻底遏制教育腐败?专家学者认为,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改革改什么?改革办学体制,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尤其要明晰大学校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同时,真正推行阳光治校,让全体师生在治校过程中,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另外,通过改革健全制度,从小处着手,至少让那些已有的信息公开、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是一纸空文。唯有如此,不敢说杜绝,至少让教育腐败案,不再呈“前赴后继”之势。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教育腐败,现代大学制度,人民大学招生,招生就业,教代会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