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2日10:44|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字号:
12月30日晚7点35分,郑州电视台《郑州新闻》一则新闻称,当天早上,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郑东新区开完会后,临时决定乘坐地铁返回市委。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卖机前买票时,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认出。这则“记者偶遇市委书记”的新闻,在次日遭到了网络舆论质疑:真的是偶遇吗?确定不是安排的?(1月1日《新京报》)
记者偶遇市委书记乘坐地铁,本是平常的一件事,但却遭到公众的质疑,这是因为人们分辨不清这究竟是领导在“作秀”还是真如记者所说的偶遇。
官员的行动普遍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这不得不引起官员的反思。时下官员的“作秀”行为不胜枚举,“脱口秀”、“数字秀”、“调研秀”等等层出不穷,而且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但公众也会有“审美”疲感,个别官员拙劣的演技及风风火火各种“秀”的“双面行为”致使人们对官员的行为普遍产生了信任危机。试想,如果每个官员都能把人们所称的“作秀”行为坚持下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景,将“偶遇”变成一种常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会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吗?
任何政党的政治生命都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每位官员都应当像珍惜政治生命一样珍惜群众的信任。要知道信任的建立是不易的,但失去群众的信任却十分容易。一旦政府的公信力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将会严重损害干群、党群关系,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就像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所说:“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信任是相互的,如果官员能够像孔繁森、沈浩、杨善洲等干部一样做到一心为民,恪尽职守,肯定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人民群众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官员一以贯之的“秀”,所以才会对偶尔的“秀”感到怀疑。但无论官员究竟是不是在“作秀”,但所“秀”行为的本身还是被人们所赞许的,也是人们所期待的。顺应民意,弥补官员公信力的不足,就要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和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使每一名官员都能把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言一行都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使官员的各种“秀”能够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而不再是新闻。
新的一年,人民对官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官员也应顺应民意,去旧迎新,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认真查找和改正自身不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消除公众的信任危机。
(
(责编:宋胜男)
偶遇,秀,作秀,数字秀,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