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3日08:36|来源:海外网|字号:
申请一套公租房有多难?答案是——至少需办7个证等90天。日前,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最新的民调显示,民众对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评价不高,对保障房供应数量和公平分配,评价以不满居多。(2014-01-02 新京报)
保障房本是保证“居者有其屋”的最后一道“保险”。然而,繁琐复杂的程序却让民众对保障房“退避三舍”。部分地区保障房大面积的空置,甚至部分“外来人口”宁愿选择“三无产品”—-民房,也不愿住进配套设施更齐全,治安更好的保障房。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奇观”,一方面是保障房的空置,另一面大量外来人口却在私搭乱建、毫无保障的民房之中栖身。
据悉,现在申请保障房要提供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收入证明、劳动合同、财产证明、计生证,而且还要“三审三公示”。一趟程序跑下来起码要耗90个工作日。不禁要问,一年才有多少个工作日?作为都市的“漂泊者”,来城里打工是为了谋求生计,可是90个工作日的“消耗”,有那个打工者可以承受得起?从这个层面上讲,“外来人口”对保障房用脚投票就不难理解了。
平心而论,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投放的资金不可谓不给力,可仅仅因为程序复杂而事倍功半,岂不可惜?诚然,有关部门设计这么一套“严丝合缝”的程序,其初衷也是为了不让“非保障”对象投机取巧。但是,如果门槛设定的过于繁琐,把应保者也划到圈外,岂不是目标和结果“南辕北辙”?因此,简化保障房的出租程序,势在必行。
简化保障房的出租程序,就是要改变现在很多单位对保障房的申请重把关而轻“跟踪”的现状。其实过于迷信程序的严谨性,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主义”?试想,只要我们跟踪到位,即使先住进去后补程序又能造成什么损失?更何况,有些程序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在政府简政放权已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下,有关部门应顺势而为,在程序优化上狠下功夫。这样既能避免保障房资源的浪费,又能解决公租房审核机关人力不足的困扰,何乐而不为呢?(薛家明 投稿)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