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王传宝:别让“他妈的”弄脏媒体的脸

2014年01月04日07:27|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对近期5起报刊刊载虚假低俗内容的调查处理情况予以通报,涉及刊载低俗标题、低俗广告、失实报道、虚假新闻等行为。其中,山东《聊城晚报》题为《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的报道以及上海《新民周刊》题为《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的报道,都因标题粗俗而受罚。这两家媒体为自己耍小聪明打擦边球的手法付出了代价,可谓搬石头砸疼了脚。

笔者认为,此次处罚是管理部门整治传媒低俗化狂潮的延续。近些年来,传媒低俗化、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已经被公认为传媒业界的四大公害。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文化以席卷之势侵袭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因为内容的低门槛,让其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而低俗化则是这种消极面最典型的表现。这种消极因素,不仅影响到网民个体,传统媒体也因辨析不清、定力不足,而深受其害。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互联网低俗化之风,自中国传媒市场化之后,便多多少少刮到传统媒体的版面上、荧屏上。虽几经整治,但其迹未绝。

当然,这只是表象。传媒低俗化的表现多种多样,究其原因也非常复杂,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五种原因:收视率的诱惑与利益驱动、传播观念的异化和扭曲(对受众观念的错误理解、对传媒消费主义的过度开发与张扬)、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和职业道德的滑坡、监管的缺失和公众媒介素养的缺失等等。实事求是地说,传统媒体的门槛相对较高、监管相对较严,虽然低俗化倾向一直未能有效扭转,但相对于网络媒体,还算是比较好的。针对网络媒体的低俗化倾向,有关部门曾有过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清理网络“低俗”之象,势如割韭,割之再发,发后复割。因为以往的治理手法缺乏制度性、连贯性甚至缺乏刚性,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在网络媒体兴盛、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一些媒体把关人职业伦理滑坡,导致低俗语言渗入传统媒体,竟成常态!这不仅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也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强烈不满。

通俗不是媚俗,更不能是低俗。在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的今天,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冲击力也越来越大,但对于以传承文明、形塑社会、引导舆论的大众传媒来说,不能将其拿到碗里当作菜。互联网语言有清新、活泼、影响大的优点,传统媒体自然不应拒绝。但受过专门训练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起码的辨析能力,要能够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杜绝低俗语言上版面,自觉抵制恶俗的标题党手法,这不仅是职业伦理使然,更是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实际上,有追求的网络媒体也在抵制低俗化的冲击,标题党手法也有所收敛,作为把关更严、要求更高的传统媒体,不能以对低俗投诚的姿态来吸引眼球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以牺牲品格和公信力为代价而慢性自杀。

在这一点上,我们倒是应该像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学习。它们对传媒的自身要求、传媒行业协会对职业伦理的严厉监管方面、对媒体的分级管理等,有效抵制了低俗之风的侵害,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希望此次通报,能够给媒体敲响警钟。不能拿肉麻、低俗当有趣,这应是媒体人最起码的职业自觉。▲(作者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

(原标题:别让“他妈的”弄脏媒体的脸)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传统媒体,低俗化,消费主义观念,媒介素养,网络媒体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