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7日11:14|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为了处罚没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就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扇他们的耳光,谁扇得响,评出前三名,奖励一个作业本。”一被打学生的母亲王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其12岁的儿子豆豆(化名)在学校被扇了40个耳光后,左眼睫状体脱离。豆豆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人,在项城市民办学校英华学校上小学五年级。豆豆的爸爸妈妈在宁波打工,爷爷奶奶年迈多病,豆豆平时吃住在学校,每两周回家一次。
无论当地学校如何对此事推诿扯皮,学校对于教师遴选和素质把关不严的责任是跑不了的。我国在教师遴选上讲究德才兼备。在“才干”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思路和模式,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一般要经过正规师范院校培训培养,毕业后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证明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后方能进入教师队伍任当教。在“德”的考核标准方面,当然也是有标准的,不过“德”的标准相关不好把握,也不好操作。一般而言,只要在人生经历上不出现大的违法违纪问题,在“德”方面是基本上“淘汰”不了人的。尤其是这类带有民办和民营性质的学校,往往更多的注重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最终取得的“成绩结果”,而不是教师本身的“德行操评”。
一些教师文化知识和教育技能并不低,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却与师德格格不入,就与时下对“德”的考核考量方面存在缺陷有关。也就是说,现行选拔和遴选教师机制之下,对于教师的才能可以准确考量,对于教师的师德方面却无法触及深层甚至流于形式。这也正是导致为什么在一些学校会出现“流氓(禽兽)教师”,为什么学校会屡屡出现“耳光教师”的最重要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无良教师“混”和在教师队伍,即使不影响教育长远大局也会直接造成一个学校“一块臭肉”的可能。因此,把好教师准入关,增加和增强对初任教师的选择与淘汰至关重要。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当然重要,但在考核遴选教师的“德”的方面更应加强。一方面有必要将考核“德”的标准和方式具体化,让可操作性强起来,并与教育成绩和绩效薪酬、职称评定等严格挂钩。第二方面,“德”的考核应常态化,而不是“一曝十寒”。考核贯穿和深入教师的生活工作细节,多多“察其言,观其行”,一些可能有不良习惯和不良性格的教师总会在细化的师德考核面前露出马脚。让“无德”或有“无德”倾向的人远离教师队伍是最理想的选择。
一个“禽兽教师”、一名让学生互扇耳光的教师,虽然“祸害”的只是个别学生、个别家庭,但对这些家庭和孩子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毕晓哲)
(责编:牛宁)
教师文化,教师资格,教师队伍,睫状体脱离,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