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杨凯:乡愁深处说门神

2014年01月30日06:4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鲜艳崭新的门神贴上去,顶盔贯甲的威风抖起来,热闹、喜庆,如果天空中再飘起雪花,那是满满的年味儿啊。

门神中的神荼与郁垒

曾经有一年春节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纸上盘点过“年俗”,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盘点了十几种。有些是传承至今的传统节俗,比如团圆饭、拜年、给小孩儿压岁钱、烟花爆竹(在城市里,因为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也有禁放的趋势了)等;有些是所谓的“新年俗”,比如看电视上的各种“春晚”,或者亿万男女齐上阵的“春运”(这倒是出于无奈);还有些传统年俗因为种种原因,与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门神就在其中。

要说门神“远行”,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处可站”。

从前过年的时候,门两侧贴对联,门上贴一对门神。我印象中,武门神居多,唐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组合最常见,也有三国名将关云长对张翼德的,也有《说岳》里使锤的小将岳云对狄雷的,在门神这个行当里,甚至还有夫妻档,《杨家将》里的杨宗保配上穆桂英……鲜艳崭新的门神贴上去,顶盔贯甲的威风抖起来,热闹、喜庆,如果天空中再飘起雪花,那是满满的年味儿啊。

现在这点回忆,确实都有点像难以触摸的乡愁了。城里人,住得挤,一梯几户的高楼里,家家户户挨着,瘦长条的对联贴上去尚嫌不够从容,何况门神这么大的个儿。话说“一梯几户”这个现代词里,“户”字用得还真是精确。中国字里的“门”和“户”,古义里的差异在于门扇是单是双,单开的叫户,双开的才叫门(繁体字“門”就很直观地说明了)。在门的两扇门板上,一边站一个门神,白天可以审美,夜晚可以防鬼——这两条理由现在看起来都有点苍白,一来现代人不怎么信鬼,很多人信“神”也信的是“钱神”,就是鲁褒《钱神论》里说的那个神;二来大部分人家的“门”都变成了“户”,只有一块门板,没法再贴一对儿上去;要不折中一下只贴一个“钟馗”?似乎也不常见。

中国最早的一对门神,名字叫神荼和郁垒,现代学者对这两位门神名字的来源做了很有意思的分析。“神荼”的“荼”,古音读舒,来自一种可入药的植物,有疏通疏导的作用,夏代人有把植物挂在门上辟邪的习俗,荼是其中一种;而“郁垒”的“垒”,被解释为一种“螺”,商代人挂在门上的东西变成了贝壳类的器物,以防止“郁结”、“不通”。夏商两代门上的风俗物事,到了汉代被人格化,就演变成了作为门神的神荼郁垒。

这些说法很学术,虽然有趣却不太普及。一般人觉得听听《山海经》就好,那本书里说他俩是海外度朔山上守鬼门的神,专门抓不听话的小鬼,抓了丢给老虎吃。《封神演义》里则把他们附会成棋盘山上的桃精柳鬼,化作千里眼和顺风耳来找姜子牙的麻烦,故事这样说才会变得更精彩。

虽然夏代人在门上挂荼的往事被演化成了神神鬼鬼的故事,但是先人的习惯也影响了后世的风俗。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把艾草扎成捆挂在门楣上的做法,据说可以扶正祛邪,想必最早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吧。

(杨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海外网评新年】

熊建:除夕不放假别拿“隐性福利”说事

汤嘉琛:春节,观察中国的文化切片

新春献辞:让阳光洒入你的每一个春天

【评说·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舒乙:年味长在酥鱼里

李冬君:过年,农耕文明的狂欢与梦想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