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宋光茂:中国经济只要“起搏器”不要“强心针”

2014年04月15日08:2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宏观调控的短期强刺激政策,只是一剂“强心针”,它并不能改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不需要“强心针”。

今年以来,一些国际组织或人士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和唱衰之声此起彼伏,有的不仅对中国经济能否保持7.5%的增长表示怀疑,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会实现“硬着陆”,只能维持3-4%的增长率。于是乎,对中国经济政策说三道四者有之,指手画脚者有之,出谋划策者有之。

在各种声音甚至压力面前,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经济运行格局的高度自信,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筹帷幄。不求急功近利,不实施短期强刺激,不改变底线思维,努力使转型背景下的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宏观调控的短期强刺激政策,只是一剂“强心针”,它并不能改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不需要“强心针”。经济增长速度从8%甚至10%以上回落到7.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为之,是为了保持这个经济体的持久健康,并不是经济的内在动能不足。心未衰,力犹在,只是在期待。

期待什么呢?期待“起搏器”。“起搏器”从内在机制上增强经济运行动力,是一种长效机制。这种“起搏器”,占据产业制高点,蕴藏着对经济的整体带动力,具有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等多种功效。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曾经发挥了这种“起搏器”的作用。客观地讲,美国近年来的页岩气革命,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后期对美国经济也发挥了“起搏器”的作用。页岩气作为美国的新能源产业,已显著降低了美国经济的能源成本,实现了天然气对煤炭、石油的显著替代,摆脱了美国能源对中东地区的依赖。这也是美国经济在西方世界中率先走出低谷的根本动力。

中国经济需要这样的“起搏器”,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起搏器”。首先,新型城镇化就是一架巨大的“起搏器”。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由此产生的“一揽子需求”,亦即人的全面经济需求,难以估量,必将对经济产生强劲动力。其次,中国经济中的各种不平衡,蕴藏着巨大的动力源,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也是一架巨大的“起搏器”。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不是削掉木桶的长板,而是补足木桶的短板。例如,在西部与东部的不平衡格局中,西部的崛起,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强劲动力。再次,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及其在微观层面表现出来的各种新型业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更是中国经济的“起搏器”,而且是最急需、与中国经济运行节律最契合的“起搏器”。

“起搏器”俱在,现在缺乏的是启动“起搏器”的能量,需要为这些“起搏器”装上“电池”或其它能源。但这方面的能量还是很有限的,为此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什么样的经济情况下启动哪一架“起搏器”,或是几架“起搏器”同时启动运行。这种能量主要集中在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中。通过深化改革和深度开放,也能挖掘出社会的力量和吸引外力,这就是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

中国经济只要“起搏器”,不要“强心针”。

(宋光茂,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赵锡军:寻找亚洲经济增长新动力之路

张茉楠:纾解中国经济痼疾应提高投资效率

何茂春:习主席西欧经济外交亮点迭出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网曝广东万人抗议建火葬场(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