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韩浩月:“故事”是“舌尖上”最隽永的滋味

2014年04月22日06:41|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美食是人做出来的,美食寄托着爱,父母为儿女做美食是因为亲情,女人为男人做美食是源于爱情,而厨师做美食则是饱含对食材的尊重、对顾客的体贴……失去了情感的灌注,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一道食物而已。

舌尖上的中国2

舌尖上的中国2

在无数观众的期盼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愈发凸显情感元素,更注重讲述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这样的改变引来观众评价的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舌尖2》浓浓的人情味与美食相得益彰,而批评者则认为它令人失望的地方在于忽略了“舌尖”二字,观众更期待的是食物而非故事。

《舌尖1》为什么好评如潮?那是因为当时没有给观众投入情感提供太多的切入点。虽然《舌尖1》中也是有故事的,那些上山下海采撷食材的人,那一双双布满皱纹的做饭菜的手,背后怎么可能没有故事?只是当时的片子更注重美食的来源过程和制作的画面感,故事只是点到为止。

《舌尖2》之所以引发争议,笔者认为是因为观众群的分化:有的观众喜欢从片中体会美食背后的人文气息和情感力量;而不喜欢它讲故事的观众,则是更注重舌尖体验的“吃货”。这两个群体的观众在本质上并无矛盾,只是观看时所选择的点不同罢了。

其实《舌尖2》注重故事渲染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人与食物之间本身就充满故事。美食是人做出来的,美食寄托着爱,父母为儿女做美食是因为亲情,女人为男人做美食是源于爱情,而厨师做美食则是饱含对食材的尊重、对顾客的体贴……失去了情感的灌注,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一道食物而已。

周星驰在他的电影《食神》中就传递过这样的观点:美食是用心做出来的,带着情感去做食物,哪怕是一盘简单的蛋炒饭,吃起来也会滋味无穷。人在不同心情下做出的饭菜,都会有细微的不同,何况《舌尖2》呈现出的美食,有许多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背后有着许多值得挖掘的故事。看美食,听故事,这是一档纪录片应该拥有的格局。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小吃都伴随着古老的历史传说,比如过桥米线,据传是一百多年前一位秀才之妻因怜惜相公苦读特意为其研制的;又如烧灌肠,一说是在程咬金与其母艰难度日时,由邻居施舍的大肠与猪血制作出来的。而老北京小吃中的驴打滚、馄饨侯、萨琪玛、焦圈等等,往往因为历史政治人物和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过很多故事,苏东坡就曾为焦圈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只流连于味蕾的满足而忘记美食背后的人文温情,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美食能够保传至今,任何与它有关的信息,都成为了它的味道的组成部分。批评《舌尖2》注重讲故事是典型的“吃货”思维,是实用主义者,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味蕾能记住的美味是短暂的,而与美食有关的文化、情感却是隽永的、恒定的。

当然,单从纪录片的观赏性来讲,《舌尖2》若想掌握好美食与故事的“调和”比例,还需制作方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不能顾此失彼,因为好的作品要懂得收放自若,带领观众在美食营造的气氛中穿行,美食可以感动人,故事也可以感动人,两者调配得当,方能让观众更加喜爱这档节目。

(韩浩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留学生看《舌尖》:中国用美食征服世界

《舌尖2》首播:食物被故事抢了镜

舒圣祥:“舌尖上的中国”火在以美食见人生

网友晒爆笑“舌尖上的XX” 韩国一张图剧终

(责编:宋胜男、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曝光

男子昆明街头卧车底 拒验伤疑似“碰瓷”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