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5-16 06:3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这是一起无助的老人被袭击及公众冷漠事件,这样的“双重负面”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降临在纽约华人的头上。 |
纽约68岁华裔老人阮文辉
纽约68岁华裔老人阮文辉当地时间5月9日晚独自步行回家时,被一名非裔暴徒殴打并致死亡。据报道,事发当时有多名路人从现场经过,却没有任何人伸手相救或报警。最终,毫无还手之力的老人倒在血泊中,暴徒则徒步大摇大摆离开了现场。
这是一起无助的老人被袭击及公众冷漠事件,这样的“双重负面”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降临在纽约华人的头上。2010年,一位刚赴美留学不到3个月的中国女孩,也在纽约街头被一名拉丁裔暴徒殴打并强奸,最后不治而亡。在长达半个小时的犯罪时间里,为数不少的路人从旁路过,但无人救援或报警。
纽约警方曾在2005年发布过一份“夏季治安提示”,称纽约华人正成为犯罪分子针对的对象,每年纽约犯罪案,相当一部分发生在中国街和华人聚居的法拉盛等地。随着华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华人显然正成为其他族裔的失败者泄愤的对象。由于亚洲族裔在身高体能等方面一般逊于其他族裔,不良之徒在犯罪时往往会选择亚洲面孔的人士为攻击和施暴对象。
2000年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纽约华人人口已达40万,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其他族裔。人口比例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生活与文明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为犯罪受害者的几率的提升。曾被称为“犯罪天堂”的纽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整治治安以来,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国最安全的城市之列。然而,在“城市变安全”与“华裔变不安全”同时发生的悖论中,我们应深思一些内在性的因素。
首先,我们应提高华人族裔之间“守望相助”的水平。虽然新闻报道中并没有说在前面两起案件中“路人”里面有没有华人,但在华裔人口快速增加的城市里,案发现场又是处在华人聚居区里,笔者斗胆推断,路人中有华人,而且未必只有一个。“公众冷漠”是一种社会心理疾病,是会传染的,当第一个路人选择冷漠时,第二个路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回避。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人“事不关已”与“不管闲事”的处世哲学,在个体与社会界线越来越模糊的年代,已经不能足够保护自身的安全。华人应在面对任何犯罪行为时,都具备相当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守望相助”的水平。
其次,纽约华裔应深化族裔共同体意识。据笔者观察,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虽以“华人”自称,但在华人交往中却按来源地的地域划分,鲜有亲密混合。这样的地域和省籍隔阂,一方面淡化了族裔命运和文化共同体的心理体认,一方面也容易滋长帮会意识,华人以华人为对象的犯罪,在帮会意识中难免会发酵。根据媒体曾报道的案例,纽约华裔大学副校长长期以中国留学生为家奴,纽约华裔家庭被其非法移民的亲戚所灭门,均说明了华人在“共同体”体认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提升必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强化族裔共同体的意识基础上,把这些意识渗透到政治与经济领域,在事关人身、财产等安全时,以共同体的政治和经济代表,向政府和社会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捍卫族裔的权利。
(和静钧,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