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0票落选”还是“0票出局”

2014-08-16 00:03:00|来源:红网|字号:

8月11日,第六集鲁迅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又惹来一片争议:作家阿来的报告文学《瞻对》意外遇冷,以0张选票落选,阿来1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结果简直荒诞离奇。我不是对所有评委都不信任,但至少报告文学这一块,这些人的眼睛都瞎了。”川籍诗人周啸天凭借诗词选《将进茶》获诗歌奖,网上却唏嘘声一片,称其作品更像“打油诗”。(8月15日《大河报》)

历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得奖落选是常有之事,然而此次阿来放下“大家身份”准备与“鲁奖”死磕,让人不得不思考“0票落选”背后是否真有猫腻。

查看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终审投票情况可以发现,阿来的《瞻对》、岳南的《南渡北归》等四部作品一票未得,而四部获奖作品则无一例外地11票全票通过。事实上,10部进入终审的作品,都是从上百部入围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且作者都是有名望的大家,作品水准差距绝不可能这么悬殊。

终审评委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透露,票数的多寡反映了评委们“达成共识的过程”。原来玄机在于,鲁迅文学奖在评审团个人实名投票之前经过了所谓的“集体协商”,那么高度一致的票选结果也就合情合理了。

然而对于呼唤个性的文学,集体的声音如此轻易地掩盖了个人的选择,导致个人实名计票形同虚设,不可以不说是一种对文学独立品格的亵渎,阿来的愤怒不无道理。

事实上,鲁迅文学奖近年来一直跌跌撞撞,与它有欠成熟的评审机制不无关系。国内同水准的茅盾文学奖早些年开始采用了六轮制实名投票,好的作品自然“下不去”,差的作品也“上不来”,层层遴选。而鲁迅文学奖初审和终审的两轮评选模式就显得过于粗放。正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筛选机制,鲁迅文学奖呈现出比茅盾文学奖明显的“集体取向”,更容易给游说和寻租创造了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项的公正性。

在国外一些文学奖中,鲜有这样的情况。诺贝尔奖由瑞典文学院的十八名终身院士评出,瑞典文学院是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也独立于任何政治和社会集团。每个院士当然都有自己的道义倾向以至政治倾向,都有强烈的个人喜好。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管理委员会包括作家、出版商、代理商、书商、图书馆管理员等,每个出版商可以提出五个建议名单外,布克管理委员会也选出五位具有专业背景的评审,以此将评选的权利完全让渡给市场。

可以说,鲁迅文学奖“0票落选”折射出的正是作协主导下中国式文学奖哈姆雷特之困。诚如阿来所说,中国的文学奖更多时候像在评先进。在笔者看来,破解文学奖之困,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对文学奖项松绑,将文学评价归还于市场或者学术界;另一方面,在评价机制上多下功夫,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重建学术民主,从而规避好作品“0票落选”,保证差作品“0票出局”。

文/张松超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鲁迅文学奖,阿来,周啸天,0票落选,终审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