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贪官“墨宝”的另一种“收藏价值”

2014-08-15 00:03:00|来源:红网|字号:

如何处理落马贪官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而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8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一直以来,某些官员对题词秀书法的热情超乎寻常,处处留墨,誓与乾隆比高低。回顾过去,在落马官员中,常见有“题字癖”者,田凤山、成克杰、胡长清、王有杰等巨贪在任上都留下了不少“墨宝”,题词覆盖风景名胜区、机关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地方。

其中胡长清属于“高产”书法家,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段子:“男厕所女厕所男女厕所,东写字西写字东西写字”“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北长清,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更为滑稽的是,胡长清至死都对“书法家”的身份念念不忘:“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天天写,每天给你们写一幅。”如此“字痴”,堪比王羲之。

酷爱题词、题字的落马官员“书法家”们也许没想到,自己龙飞凤舞的墨迹,一俟乌纱落地,便在一夜之间成了让人汗颜的“遗羞”。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对待贪官的“墨宝”,人们比较一致的做法是:一遮了之或一铲了之。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不妨换一个角度看,落马贪官“墨宝”会不会有着另一种“收藏价值”呢?

比方说,可不可以将贪官留下的书法作品特别是纸质书法集中在一起,搞一个贪官书法展览。当然这个展览不是书法艺术意义上的,而是置于反腐倡廉主题教育的展厅,旨在让人们看一看贪官的题词内容是如何和他们的行为纯属“两张皮”的,那一幅幅书画的背后又上演了怎样的肮脏交易?对于刻在石头上的题词,我觉得也没有必要“遮字”,可以移植他处,甚至可以放在那里,不是更能让人睹物思人永远吸取教训吗?至于一些店名题字,没有任何政治意义,但留无妨,铲去无益。为什么就不能“立此存照”,给人一种警示呢。

即便从艺术的角度说,愤而铲去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书法是封建科举时代官员们的必修课,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大小官员为宣达政念、展示风流而热衷题刻。有学者指出,现在一些官员爱秀书法,一方面是想彰显自己是个“雅官”“儒官”“文化官”;另一方面则是想借此体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毕竟很多地方并不是一般人就能随便题刻的。我觉得,官员选择书画作为修身养性的兴趣无可厚非,应该理性看待官员的书法爱好,只要不是通过书画敛财搞腐败,我想官员秀一秀书画总比整天灯红酒绿吃喝玩乐要好得多。

不错,人品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书者应该在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但对“书如其人”之类不能过于机械的解释。柳公权的“心正才能笔正”,姑妄听之,历史上确有人品不怎么好的人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好文章。所以说,对于一些官员喜欢舞文弄墨,只要不是到处题词、题字,我们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如果贪官确实写了一手好字,我们不妨承认它,并能容忍作品的存在。或者从另一种“收藏价值”出发,将其视为难得的教材,成为以此警示自己的参照物、警示牌,岂不善哉!

文/孙建清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墨宝,收藏价值,贪官,书法家,胡长清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