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楼市已“排异反应”,“有形之手”不能再错装

2014-08-15 00:03:00|来源:红网|字号:

7月,18城市密集松绑楼市“限购令”(8月14日02:48上海证券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5个城市取消或放松限购,业内预期到下月末或只剩4个一线城市。

然而,放开限购作用到底有多大?综合各地楼市反应,尽管确有个别城市松绑后出现过成交量短期反弹,但毕竟昙花一现好景不长。总体观照,松绑并未带来大面积实质性反弹。也就是说,楼市再度让信誓旦旦满怀信心迷信“救市”的专家官员们期望落空。楼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市场内在规律运行;换言之,市场“无形之手”抵制排斥人为错装的“有形之手”,并向人愿相反方向的逆反作用,我谓之“排异反应”。

我所谓楼市“排异反应”,至少可以找到三次佐证。

第一次是,2003年以来,中国10年颁布43个政策调控楼市,结果房价却上涨10倍。这是媒体公开报道,国人众所周知的事实。10年楼市调控,非但目标未能如愿,反而扭曲了楼市作用轨迹,损毁了调控和名人信用,对普通民众心理也产生了“狼来了”的惯性。以至坊间出现,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宁信任志强,不信红公章”的戏谑解嘲。面对“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愈涨愈调愈调愈涨”的尴尬,客气点说,是调控失利;不客气地说,则是“有形之手”错装,过多过度过失干预“无形之手”引发楼市“排异反应”的教训。

第二次是,新一届中央执政和新一届政府施政3年来,对房地产调控庶几淡化处理,会议文件提法上鲜有“加强房地产调控”“坚持调控不动摇”之类强硬字眼。也就是说,采取的策略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我注意到,2008年至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每次都有关于房地产调控的相关表态,只至2013年,会议才不提房地产调控。过去10年,国务院会议9次专题研究房地产调控,本届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却意外“冷落”房地产调控,不仅未将调控作为专题讨论,甚至只字未提房地产。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强调房地产调控,而楼市反应却耐人寻味值得反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双双同比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564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商品房销售额36315亿元,下降8.2%。另外,1-7月份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销售额下降10.5%。各方声音坦承,楼市回落是市场自身内生调整需要,是理性回归的正常反应。由是,设若将10年“有形之手”调控失利视为“排异反应”反向佐证的话,3年不调控反而楼市回调房价回落,则恰好正向映证了楼市的“排异反应”。

第三次是,全国松绑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近半尚未出现反弹迹象,松绑限购收效甚微。我将之视为对楼市错装“有形之手”产生的“排异反应”。

我断言楼市已“排异反应”,“有形之手”不能再错装,并不否认“有形之手”对楼市“无形之手”的正确作用。

由于多年政府调控“有形之手”错装楼市,导致目下楼市“面包积压”与“买不起面包”并存的尴尬窘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至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在房地产市场表现日益低迷之际,多城市住宅“去库存”压力却有增无减。1至7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95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与去年全年的17.5%相比下滑近27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29874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与去年全年增长26.6%相比,下滑37.1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日发布《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2.8%。35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增长现象。同样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2亿平方米和35.3亿平方米在施工面积,按人均30平米计算,足以解决1.2亿人口住房问题。要命的是,近几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季都公布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解读最新版2014年第2季度数据,基本延续了以往数年惯性:63%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21.2%的居民预期“上涨”;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4%,低于上季0.6个百分点。

生活常识和市场理性告诉我们,当“面包”积压供大于求时,应顺应和遵循市场内在规律,降价促俏,去化库存,平衡供求,而非相反;一些地方亦步亦趋盲从迷信松绑楼市“限购令”,甚至蠢蠢欲动企图松绑“限贷”、提高“普通住房”标准等等,显然有“有形之手”再次错装之嫌。因为,目下正处“排异反应”中的中国楼市,最需要的是倍加呵护休养生息恢复原气。换言之,就是延续新一届政府藉以“冷敷”处理,修补被人为损毁的市场自身恢复机能,进而保持回归价格理性的惯性。无论如何,重蹈错装“有形之手”的调控覆辙,只会让来之不易早期康复的“楼市理性”前功尽弃付诸东流。

文/陈庆贵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楼市,排异反应,有形之手,面包,无形之手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