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张天蔚:念斌案能促进“信法不信访”吗

2014-08-28 02:59:00|来源:北京青年报|字号: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大量存在,曾经让上访在舆论上具有极大的正当性。未来即使根除了司法腐败,独立、公正的司法,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正义诉求。普遍的“信法不信访”,既要求根除司法腐败,尽快实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也需要公民对法律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包括承认并接受法律无法实现所有正义这样的现实。

8年牢狱之灾、4次被判死刑之后,曾经的死刑犯念斌,终于摆脱犯罪嫌疑人身份而无罪获释。最高人民法院发言人表示,此案终审判决得到社会舆论普遍肯定,“表明包括公众和审判人员在内的全社会,对公正、文明、理性、依法的办事,有了一个共识,对司法机关坚定执行‘疑罪从无’的理念以及采取相应的举措,有了一个共识。”

而在这一“宏大叙事”之外,数年来始终为念斌“翻案”而不懈奔走的念斌姐姐念建兰,却有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念建兰明确表示她“很讨厌上访”,因为上访会遇到很多遭受了冤假错案的人,上访者之间是“悲痛地在交流”,从他们身上看不到希望,带来的情绪很消极。

一个曾经的上访者,一个放弃上访重回司法途径,并最终成功实现了诉求的人,作出上述这番感慨,似乎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也似乎能够促使更多人建立“信法不信访”的信心,重回司法救济的正确途径。

但事实未必如此乐观。事实上,念建兰放弃上访重回司法途径,本身就有着若干前提条件:首先,念建兰是在律师的建议下,才最终放弃了上访之路。而对于律师来说,“信法不信访”是其基本的职业信条,也只有在司法而非上访之路上,律师才有施展的空间。其次,不管念斌案经历了几多波折,本质上仍是一起相对单纯的刑事司法案件。对于一起已经二审终审,只待最高法复核的刑事案件,依靠上访乃至“闹访”而被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实在是非常渺茫,在司法程序中寻求救济机会,反而是仅有的一线希望。就此,念家聘请的律师一定对念建兰解释得非常清楚,可能也是促使她放弃上访的重要原因。

因此,念建兰的“信法不信访”,未必就能有效地影响他人,念建兰的“成功”,也未必能在更普遍的范围内复制。

据媒体报道,就在念斌被宣判无罪释放的法庭上,“念斌案”中两名被毒杀孩子的家属当庭哭倒,此后又披麻戴孝,一直坚守在福建省高院的院内,试图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法院判决的不满。按照他们朴素的逻辑,杀人案必有真凶,如果念斌是,那么杀人偿命,他们的冤屈也算得报。而如果念斌不是,那么究竟谁是?既然法律是公正的,那么在释放了念斌的同时,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正义的交代?

他们的诘问其实是有力的。但对于这样的诘问,法律的回答只能是:法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法律也有实现不了的正义。具体到“念斌案”,念斌被判无罪,极有可能也找不到另外的真凶,曾经被称为“念斌案”的投毒杀人案,很可能“不了了之”。

作为被害方的家属,客观上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情感上却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他们也有可能转而走上上访之路,寻求司法之外的救济途径。法院院内的披麻戴孝,实际上已经是一种“上访”。

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大量存在,曾经让上访在舆论上具有极大的正当性。未来即使根除了司法腐败,独立、公正的司法,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正义诉求。普遍的“信法不信访”,既要求根除司法腐败,尽快实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也需要公民对法律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包括承认并接受法律无法实现所有正义这样的现实。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信法不信访,司法腐败,建兰,念斌案,翻案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