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11:07:43|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二,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在经济层面,归根到底是推进产业合作。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表示,两岸发展海洋合作应有四个着力点,第一是有效实现两岸海洋开发的资源与技术合作;第二是构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平台;第三是立足两岸现有的航运港口,完善物流体系;第四是强化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他认为,大陆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海洋中心经济区发展迅速,而台湾也日益增加对海洋经济的投入,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两岸合作不仅有助于此优势资源的互补,也将为两岸经济合作模式的延伸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广州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林江教授认为,由于捕捞强度过大、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法律管理滞后等原因,广东省的海洋渔业资源正面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的衰竭等难题,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共资源性质是其被过度利用的主要原因,海洋渔业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当,从而使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认为,广东省作为南海渔业资源的最大使用者,应在南海渔业资源“共同开发”中有着最为现实的利益,且目前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各项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过度不闹现象较为严峻,因此,只有走综合开发之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借鉴台湾地区在渔业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把优化广东省渔业作业结构、鱼种保护剂市场开拓等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减轻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有利于南海渔业资源的永续发展。
三,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的建议;官方如果不便做、不愿做,民间应先行。
刘澈元认为,台湾处理与区域外国家关系的策略受制于台美关系及美国亚太战略的变化。从目前两岸互动的种种迹象看,两岸政治协商在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前,两岸官方在南海的合作尚无法启动,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政治、军事合作也不现实。
因此,刘澈元认为,单一方式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存在不同的局限,而不同方式组合下解决南海问题,则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具体而言,军事威慑下以共同开发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应作为当前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策略取向;在经济合作减缓区域紧张局势,降低军事冲突可能的基础上,开展军事威慑下针对不同声索国的政治谈判,是第二阶段的策略取向。以上策略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赢得时间,也可为两岸联合解决南海问题提供空间。
在海洋经济合作方面,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苏美祥认为,深化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是促进两岸经贸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两岸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应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先试优势,重点在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旅游、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方面,唐永红认为,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存在渔业捕捞强度过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渔业共管机制协商进展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可以从台湾地区的渔业管理中学习经验,包括建立渔业权制度,综合有效利用渔场之内的水产资源,促进沿岸渔业的永续发展,同时实行特色渔业养护,并实行减船与休渔制度。
![]() | ![]() |
两岸关系,港媒,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