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人民日报报系言论>> 正文

夏志: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

2014-09-01 14:35:54|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失歌症从先天因素来讲,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环境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从后天发育来说,当大脑产生病变后,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有的认知音符、歌唱节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

  唱歌不着调,又称为“失歌症”,是一种对音调把握不准,有乐感缺陷的异常表现,常伴随着对音乐记忆和识别上的问题。

  有统计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其中的4%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的失敏。200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失歌症者的脑部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失歌症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且找到了一个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的细微不同。他们推测,人脑中应该是存在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此部分发育不全就易导致失歌症症状。

  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它应该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先天因素来讲,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着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遗传(基因)等方面的原因会导致“音乐脑”产生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境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当然,也有研究表明,失歌症与大脑左侧额叶的发育有关。左半脑额叶区的运动性语言中枢,管理语言、性格、判断力、注意力、书写等功能,与情感的清晰表达,声音的精准模仿等都密切相关。当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产生病变后,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进而表现出其唱歌跑调。

  2009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3例脑卒中患者的左或右半球大脑中动脉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失歌症组的左、右半球与正常人群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失歌症组常有着较多的额叶和听觉皮层病变。试验结果表明,后天失歌症的产生与一系列的认知功能、注意集中力、大脑运行功能,以及记忆能力相关。

  当然,许多关于失歌症的研究也同样支持诸如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以及边缘系统等多个皮层区域在音乐的处理中的重要性。研究者认为,其它皮层区域的病变,以及皮质厚度的异常,神经连接及大脑可塑性的缺陷等,也都与失歌症的发生有关。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而最近的节奏分辨的试验提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记忆是有关识别和记录曲调的内部呈现,有助于识别熟悉的歌曲和将演唱歌曲的能力进入到脑中,故记忆的损伤也会很大程度造就失歌症的产生。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颞区 大脑中动脉 皮层 病变 音高 额叶 新知 音符 患者 音调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新闻热图>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