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新媒:中国与东盟合作 国际关系模式典范

2014-09-19 07:34:48|来源:中新网|字号:

摘要:作为东亚最大国家以及东南亚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国际关系模式上的典范作用。

 中新网9月18日电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6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发表社论称,作为东亚最大国家以及东南亚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国际关系模式上的典范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经济虽然大体从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但成长并不强劲。欧元区则面对迟缓的经济增长和通缩的风险。日本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未能发挥火车头角色。亚洲在疲弱的世界经济里一枝独秀,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活力,以及中国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因此,深化双方的经济合作,必须是中国与东盟的主要任务。

从历史的长镜审视,由中国所带动的亚洲经济在本世纪的崛起,以及西方社会的相对衰弱,正逐步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让世界力量格局恢复到16世纪的态势。尽管要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意识形态惯性,还有待东方文明重建文化自信,但确保区域和平,维持经济成长,却是实现这一历史宏图的关键条件。作为东亚最大国家以及东南亚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和东盟应当具备有历史感的大局意识。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之前,以南中国海为中心的区域海上贸易网络,早已经发展成熟。这种表面上以朝贡为名目的商业活动,不但促进了本区域文化的频繁交流,也带动了整体文明的发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同征战频繁的欧洲相比,鸦片战争前长达五个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显然更为和平及稳定。

因此,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更有国际关系模式上的典范作用。

毋庸讳言,个别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纠纷,虽不免波及中国和东盟整体关系的氛围。但鉴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性,双方必须着眼长远,坚持合作共赢的主轴,努力深化友谊,以便把握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开创和平、稳定、繁荣、富足的东亚,奠定坚实的互信基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就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个坚持”,并倡议双方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汉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发挥连接区域贸易的重要角色。中国如今郑重提出这一概念,反映了对全球大势的敏锐触觉。

另外,刚发布的《大华银行亚洲企业调查2014》显示,新加坡是仅次于中国,最受企业欢迎的亚洲投资地,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措施,势必强化同东盟经贸合作的积极势头。求同存异,奠定共赢局面,应当成为各方领导人的基本共识。

(责编:王书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国际关系 东盟商务 东盟成员国 合作共赢 五个坚持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朱镕基民国时期中学成绩单曝光 各科成绩均第一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