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11:0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0月11日电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柏林泰格尔军用机场,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德国政府高级官员和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等到机场迎接。德媒称,对于中国而言,提升创新能力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领导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伙伴,以便搭上创新顺风车。
近年来,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异常频繁。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飞赴中国。现在,李克强再次访问德国。按照此次行程安排,李克强10月10日将在柏林出席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11日在汉堡出席中欧峰会。访问期间,李克强将会见德国总统高克,同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分别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和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并发表演讲。
据德国总理府消息,此次中德政府磋商会议,将有12名德国内阁部长以及14名中国部委负责人参加。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如此高级别的政府磋商会议,中国迄今只与少数国家举行过,其中德国更是唯一的西方国家。
此轮政府磋商的一大重头戏是即将签署的中德创新合作伙伴关系。这最初是由习近平在今年3月访问柏林时提出的;7月默克尔访问中国时,双方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按照德国外交部公布的日程,政府磋商会议结束后,两国总理将共同签署中德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周六在汉堡出席中欧峰会。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副主任康拉德说,德国与中国都对“创新”有着现实的利益需求。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对于中国而言,提升创新能力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领导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创新伙伴。”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德国经济界就曾经提出过“德中创新合作伙伴”这一概念。当年4月,中国是汉诺威工业展的主宾国;时任西门子总裁罗旭德在开幕式上说,德中两国可以携手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就。巴斯夫副董事长布鲁德米勒则强调,未来的科技创新,也可以是从东方流向西方。简而言之:德国经济界也能从德中创新伙伴关系中获益。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康拉德也同意这一观点。他指出,德国经济界凭借先进的科技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很大的商机,但很多技术也需要在中国当地进行研发;因此,德国企业必须及早和中国方面展开研发合作,从而能够切实进入中国方兴未艾的环保技术、医疗技术市场。
然而,德国经济界也一直对这种创新合作抱有担忧。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就是西门子向中国出售高铁列车。2007年,西门子向中国交付了60列时速350km/h的高铁列车,但也必须向中国合资伙伴转移大量技术资料。如今,中国北车集团以及南车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装备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与西门子展开竞争。
中国问题专家康拉德指出:“技术流失问题确实是创新合作的一大挑战。”他认为,今后,西门子等德国企业在合作中肯定会更为谨慎、吸取教训。“只有当德国企业感到放心、确信他们的技术不会流失时,创新合作才能真正得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