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22名日本人拿过诺奖,你别不服气

2014-10-10 06:52: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们不仅需要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需要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却要踏实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而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未来。

每逢诺贝尔奖颁发前夕,不少国内媒体都做足了准备,一旦哪位华裔甚至国人拿了奖,就赶紧约采访、做专题。今年也不例外,得知有华裔成为诺奖候选人之后,电视台备好了时段,报纸备好了版面,却发现落了空。扎眼的是,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这三个日本名字与诺贝尔奖挂上了钩。这还不算,有人统计发现,包括日裔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即便是加入外籍的日本学者,也是由于他们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此殊荣。

于是网上舆论炸开了锅,很多人对日本人拿了那么多诺奖感到不爽。抛开民族情绪不谈,多少人理性地考虑过,人家“蕞尔小国”凭什么在这一领域这么牛?

往深了分析,日本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中,除两个文学奖和一个和平奖之外,剩下的都是自然科学奖项。莫言得的就是文学奖,在文学领域内,见仁见智,尺度模糊;至于和平领域,掺杂政治因素,就更不好说。但在自然科学领域,评定指标杠杠的,评判标准相对公平。这就足见日本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相较之下,这些年我们国家虽然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尤其是基础学科,在高校还会遭遇“冷板凳”,而这恰恰是诺贝尔奖最看重的。以日本为师,我们对比一下中日两国在基础学科建设上的差异,就能看出当前中国人拿诺贝尔奖、尤其是科学类奖项的几率为啥这么低了。

首先,基础研究很重要。在日本,政府向大学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公立研究机构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而且,自明治维新以来近150年里,几乎没有中断。反观我们,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时断时续,即便是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重应用、轻基础的思维仍然根深蒂固。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们不仅需要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需要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却要踏实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而后者往往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未来。

其次,基础研究的底蕴厚不厚,关键在基础教育。日本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二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均一化,偏僻乡村也能拥有和大城市同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反观我们,东西部教育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参天大树不会孤零零地生长,道理很明白,但知易行难,只盼我们教育均等化的步伐能再快一些。

另外,在日本的大学等研究机构里,学术气氛浓厚,大多数研究人员把治学放在首位,并多是按照学术规律管理人才。在目前中国的高校里,行政和教学往往存有矛盾。当大学办成了“衙门”,又如何能安心搞科研?

总之,那么多日本人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事实,也别不服气。如果将来某天中国的科学家也捧回了诺贝尔奖,也一定是由于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的长期积累,以及国家的大力投入和培育,而这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诺贝尔奖 日本 中国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云南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高清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图片故事:家在南疆 瓜果飘香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