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11:33:14|来源:海外网|字号:
联想到奥巴马在访日期间,一面公开承诺美国对钓鱼岛的协防义务,一面明确表示美国在领土主权争议中“不持立场”,更反复强调中日之间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说明了美国不愿意因为安倍对华的强硬政策埋单。在这样的情势下,安倍政府应该看到一旦中美关系好转,日本只会面临鸡飞蛋打,两头不讨好的被动局面。
再次,尽管安倍在亚太国家中频繁出访、反复游说,大把撒钱,试图拉帮结派对抗中国,但收效甚微。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亚太国家愿意公开站在一边日本对抗中国。安倍挑衅中国、制造中日对抗、妄图在亚太拉起反华同盟的努力,实际上却凸显了“孤独的日本”,置日本于不利的国际战略环境之中。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形势的发展,也非安倍所愿。“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解脱从根本上为日本经济解困,反而呈现出再次陷入低迷的趋势。安倍大力推动的修宪、重新武装日本并在亚太安全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动也在国内遭受巨大反弹,导致其支持率明显下滑。
在这样的局势下,安倍最近不断表示愿意同中国恢复关系。笔者近来访问日本期间,有关人士在交谈中反复提到安倍自许要做“日本的尼克松”——要效仿当年尼克松访华,一举恢复同中国的关系。笔者坦诚相告日本友人,安倍要当日本的尼克松,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一方面,作为受制于美国的盟友,很难想象安倍能够在没有美国允许的情况下扮演尼克松的角色,而华盛顿决不会放任“日本的尼克松”为自身的利益,而减损美国对华讨价还价的筹码以致伤及美国对华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同美国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因而也不会为了满足安倍做“日本尼克松”的愿望而损害中美关系。事实上,在对日关系问题上,中美一直保持磋商,安倍要在中美之间玩“尾巴摇狗”的游戏,最终被摇倒的只能是自己。
客观而言,安倍想要修复中日关系,是件值得期许的好事。但中国必定要求安倍在一些关键性的原则,特别是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做出明确表示。安倍在2006年访华前,曾私下表示在其任内,不会像他的前任以及精神导师小泉那样参拜靖国神社,因此受到北京的欢迎。
对于中国而言,钓鱼岛之争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议,因而有妥协的空间。但是靖国神社问题涉及到历史和亚太战后秩序,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中国的立场绝不会有丝毫动摇。如果安倍在此问题上不做出明确表示,中国领导人的态度很难改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有和平相处的愿望,两国关系也必然有柳暗花明的愿景和可能。但如果安倍一意孤行,无视历史进程,坚持右翼立场,那么在其执政期间,中日关系的前景将仍然渺茫。
“安倍经济学” 并没有解脱从根本上为日本经济解困,反而呈现出再次陷入低迷的趋势。安倍大力推动的修宪、重新武装日本并在亚太安全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动也在国内遭受巨大反弹,导致其支持率明显下滑。(黄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