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人民日报报系言论>> 正文

杜学文:审美是对民族向上智慧的激发

2014-12-09 11:22:08|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尽管美学理论中,“丑”可以作为“美”的一种类型,但真正的艺术表达不是为丑而丑,是要从丑中升华出美的力量

   仅仅满足于“知”是不够的。要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必须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强化建立在“知”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

   目前的艺术创作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种是泛娱乐化,娱乐无极限,不考虑在娱乐形势下价值观的表达和引导;一种是泛市场化,评价标准以市场收益为准,忽略社会效益

   简单追求价值理念的正确性而不讲究艺术手法、不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反而使人们疏离甚至逆反那些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价值选择的作品

   审美活动当然有教化的功能在内,但教化的功能需要隐藏在审美活动之中,而不是首先以教化的面目出现

  人类之所以在种种不同的实践之外还需要进行审美实践,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满足人类内心世界向上的情感体验方式,能够使人在世俗的活动之外,还有可能进行非功利的、超越世俗追求的情感实践。因此,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层面,即是艺术品格超越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创造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描摹,也应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判断,进行的能够张扬人类积极力量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能够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生动地表达生活中给人以希望、力量、智慧及温暖的东西,能够激发出人关于爱、关于善、关于精神世界的净化的追求。尽管在美学理论中,“丑”也可以作为“美”的一种类型,但是,我们对丑的表达并不是为了自己也丑,而是要从丑中升华出美的力量。这样的艺术创造才是真正的艺术表达。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努力。

  应对社会生活

  进行深刻把握

  方法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会陷入“盲人摸象”“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目前,在我们的创作中,由于方法论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判断。这种方法论的简单化、机械化、教条化,以及非历史化,不仅干扰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判断,也将对艺术表达的深刻性产生消极影响。掌握分析判断问题的正确方法,首先要历史地看问题,从中发现可供我们借鉴的东西,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审美活动虽然不是科学研究,但其在观照社会、表达情感时同样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感受并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现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力量,富有远见地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艺术的创造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思想情感,给人以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力量。

  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我们的艺术家要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知。中国美学的传统非常强调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涵养。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的就是艺术家要师“造化”,也就是说不能满足于个人主观世界的虚构,而要以造化为师。这个“造化”,是大自然的造化。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当然也包括“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社会生活。只有对这样的“造化”有深刻的体验了解,才能得“心源”,也就是说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有的人自以为对生活有很好的把握,殊不知他所谓的把握只是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缺乏深层次体验;或者只是一种观念性了解,缺少生动的细节、人物、过程和情感。因而,其作品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概念化、模式化,失去了艺术的魅力。这种浮泛的了解,很难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潜在的本质力量。有追求的艺术家当然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熟悉的身边琐事,而应该对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深切的体验。

  对社会生活不了解,这当然是非常可怕的,但是仅仅满足于“知”仍然是不够的。要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就必须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强化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的情感体验。是生活中那些能够感动人的元素激发了艺术家的情感活动,使艺术家产生了某种或正面或负面、或肯定或否定的价值选择,从而把握住生活的本质,看到蕴藏在平凡世界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在这样的体验中发现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元素。比如,那些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经过了怎样的困难、努力,为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优秀品格,存在怎样的局限、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些对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的认知必然影响我们的艺术创造。没有这种基本的认知和感悟,就难以对现实生活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表达。事实上,在我们的创作中,仍然存在许多把一般当本质、把个别当全局、把过去当未来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现实生活过于隔膜、疏离,使我们对中国发展进步的未来缺少理性的认知,对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缺少深切的感悟。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有再好的艺术表达,也难以表现出社会生活中至为感人的力量。

  丰富艺术表达

  体现价值选择

  目前我们的艺术创作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创作观念得到了解放,能够以更丰富的手法表达我们对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因为现代科技的发达,使传播方式更加便捷、艺术形式更加多样。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种是泛娱乐化,娱乐无极限,不考虑在娱乐的形式下价值观的表达和引导;一种是泛市场化,评价标准以市场收益为准,忽略或不顾社会效益,等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非艺术化。在创作中,简单追求价值理念的正确性而不讲究艺术手法、不尊重艺术规律。这种现象甚至更具有伤害力。因为它使人们疏离甚至逆反那些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正确价值选择的作品。一些创作只强调价值理念,满足于围绕这一确定的观点结构故事和人物,忽略或者疏远了艺术表达的生动性,使艺术成为某一理念的附庸。这样的作品没有吸引人的艺术力量,往往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模式化、概念化、雷同化,造成审美的疲倦与困惑,使审美主体远离艺术。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在生动的艺术表达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在增强艺术吸引力的同时,使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那些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艺术作品,或者是在艺术表达手法方面有重大突破,或者是通过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简单地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绝对不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论证一个正确的观点。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塑造具有性格魅力、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讲好符合这样生动的、光彩四溢的“这一个”性格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来体现我们所要表达的价值观。

  这里有一个创作起点的问题:是从概念出发来结构故事人物,还是从艺术出发来实现价值观。成功的优秀的艺术创造总是在丰富生动的艺术表达中潜移默化地体现价值选择。出现在艺术家心灵中的首先是具有性格魅力的人物、绝妙的细节与出人意料合乎情理的情节,而价值选择则隐含在这样的人物行动之中。它交给审美主体的是美的吸引力、感染力,并使审美主体通过这样的体验感受到某种正确的价值选择。它绝不是首先告诉人价值观是什么,然后设计人物与故事来证明这样的价值选择是正确的。审美活动当然有教化的功能在内,但教化的功能需要寄寓在审美活动之中,而不是首先以教化的面目出现。是具有生动的艺术魅力的审美客体负载了某种价值选择,审美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受到了客体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主体接受了这样的艺术影响,进而也接受了其中所包含的价值选择。这样才能以艺术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审美者,感染更多的审美者,使他们从人物和故事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启迪,并不自觉地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只有蕴含着美的力量的审美客体,才能给审美主体以美的启示,才能激发人们进步、向上的智慧与力量,包括引导人们进行正确价值观的选择。准确把握我们的社会生活,富有启示地表达中国美好的未来,从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筚路蓝缕、坚忍不拔的奋斗历程中发现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智慧与力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不能回避。

  (作者为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审美客体 审美实践 审美观照 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外师造化 价值选择 审美者 民族复兴 艺术家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揭秘巡视工作:意见箱附近不能有摄像头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昆明“蟒蛇少年”与25条蛇同居10年(组图)

卢布贬值妓女涨价 2小时嫖一次一千元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