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08:55:36|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台当局新“行政院副院长”张善政曾指出,毛治国是希望借助他对网路的熟悉,让台当局在施政上,和民众能有更好的沟通。张善政也表示,未来施政方针会把“婉君”和年轻人放在心上。
台湾《新生报》8日社论指出,马英九当局执政6年多来,在政治沟通或攻策宣导上遭遇不少挫折。一般认为,这是一个不善于“与民沟通”的当局,几乎天天有人提出“指正”,确实让政策推动造成诸多困扰。此次选举中,亦反应出类似现象,在“权贵”、“买办”、“贫富悬殊”、“年轻人未来”等几个议题框架纷纷败阵,使执政党遭受前所未见的挫败。
其实,张善政所指“婉君”和“年轻人”这方面,可以明确的分为三块。其一是网络空间,属于物质领域的基础设施,着重的是资讯沟通的技术性。其二是资讯空间,是指传递讯息的载体,例如媒体等中介机构。其三是更为重要的“心灵空间”,夹杂着意识、情感与信仰等复杂因素。人类的资讯交流,不仅在于网络空间、资讯空间而已,亦不仅是如何有效传递单方讯息而已,双向对等沟通实有赖心灵空间的交流才算真正完成。
以台湾传播科技的进步,无论台当局或执政党的竞选团队,在前两项空间都毫不逊色,都具备与时俱进的运作与人才,最应注意的是如何与年轻人和民众遂行心灵上的交流。这种心灵交流,并毋须有多大学问,只要做到一般常人使用情形,如“有来有往”、“谈得下去”,以及“有fun”即可。反之,则是“只听我讲”、“没有共同点”、“没感觉”。换句话说,彼此无法“融入”。
试想,全台各地每天有数不尽的“通讯”,手机讲个不停,大都分人都已成为低头族。可是,这么多的“沟通”,就不是和台当局部门之间有来有往,抑或台当局说的语言与内容,民众听不懂或听不进去,即使一个简单贴图也不愿意给,那当局在政策行销下,铁定是注定“失败”。岛内的社交软件Line中,人们最讨厌“已读”后,就是不回应,没有下文。那请问台当局,当你运用各种媒介向民众诉说时,是不是也碰到类此状况。若真是如此,台当局怎能不急,怎能不去找出原因呢?
千万不要以为,台当局网站经营得有多齐备,社群媒体也广泛运用上了,甚至误以为粉丝人数不少,就自以为“满足”。乡民一时按赞,都可能以后成为“有意见者”,“支持者”会来也会离去。这层问题绝非科技所能回答,而是当局和民众之间的“心理学”。台当局和国民党请从“心灵空间”这个部分着手,否则可能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
![]() | ![]() |
婉君,沟通,不赞